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语文教学应立足课堂进行

【作者】 朱胜兵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育才小学



【正文】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减负增效理念要求我们:“语文教学应立足课堂,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抓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相应目标,实现语文由工具性到人文性的双重要求。下面,我把自己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请批评指正。

  一、加强师生情感沟通,营造愉悦教学氛围

  教学是双边活动,是师生心灵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是学生有效参与的发起者,没有教师积极营造的愉悦的教学氛围,学生参与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应主动“套近乎”,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这是语文人文性进行人文关怀的使然,也是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必然要求。我们知道,情感在文学教育中有特殊作用,教师的教学情感、作品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而且,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因此,语文教师要用饱满地热情,真挚地情感,牵引着学生步入文学殿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创设一种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领着他们去发现语文、感受语文,认识语文。

  二、加强基本能力训练,努力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的目的任务。因为小学语文是工具学科,凡是工具学科,就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力。数学是工具学科,学生应具备计算能力;语文是工具学科,学生就应具有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而小学生获得这种能力不会“凭空产生”,我们必须加强训练,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指出:“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来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替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这段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还需要我们长期坚持,而且按照规格认真练习,来不得丝毫马虎。所以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语言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语文教学手段

  传统语文教学,教师采取“一言堂”,实行“满堂灌”,过多的分析,扎实的灌注并没有引起学生“多大注意”,只是在学生耳边形成了一股青烟上了苍天。自从现代教育技术进校园、进课堂后, “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手段就“落伍”了。由于其存在多种弊端,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特别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语文教学要实现现代化,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崭露头角,通过声、光、动画等多种介质,不仅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语文教师的许多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眼球,使学生高度集中在课堂上,强化学生记忆。

  四、加强背诵识记积淀,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要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就必须加强学生语文实践,而积淀就是实践的一种方式,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教学时,既要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抛弃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解,轻视识记背诵。我们的改革并非要改掉传统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五、加强阅读写作结合,提高“学范仿模”能力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等重要,不能偏颇。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把二者割裂开来,学生作文没有可借鉴对象,常常闭门造车,写出的作文既无章法又无文采。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道出了我们学生要写好作文,就应该多读书,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阅读,就没有可供模仿的“范本”,就不会吸到好的作文方法,就不能解决作文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所以,加强阅读、写作教学有机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语文学习的必然要求。

  人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作文能力培养也必须强调从模仿开始。照着课本进行阅读模仿,掌握新词佳句,特别是优美的段落需要摘录记忆,如描写人物的《少年闰土》,如描写景物的《鸟的天空》,我们教学遇到一处,就要让学生仿写,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当中感悟后仿写,是很有效果的。

  总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现阶段,学生压力大、任务重的形势下,指望学生注重课外拓展去进行语文实践学习是不太现实的,我们语文教师只有加强师生情感沟通,营造愉悦教学氛围;加强基本能力训练,努力提高语文素养;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语文教学手段;加强背诵识记积淀,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加强阅读写作结合,提高“学范仿模”能力,从而抓好语文课堂教学,让语文教学切实立足于课堂进行,才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正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