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有效教学”背景下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探究
【作者】 赖 玲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摘要】目前有许多关于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但对课外作业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升华。本文指出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困惑,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解决这些困惑的对策,努力提高初中英语作业的有效性。【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英语;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在有效教学实施的背景下,教师都特别注重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方法,认为有效教学仅仅就局限于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其实不然。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改变传统的作业观,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外作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提高作业的完成质量,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提高英语作业的有效性是全面实施英语有效教学、践行“新课改”的内在需要。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指出目前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一些困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困惑一:作业量过大。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绝大多数的英语作业仍然是以机械抄写、简单重复、“题海战术”为主,学生作业负担过重,老师也整天埋头于堆积如山的作业之中。超过一定量的作业非但不能改善学生成绩,反而还会造成以下不良后果:导致学生疲劳,小则影响学生第二天的上课效率,大则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和成长;给学生增加了压力他们焦虑,并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厌恶和害怕学习;干扰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其他活动,不利于他们全面发展。
对策:作业的布置要少而精。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批有真才实学的,能把所学英语用到生活实践中的英语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所以,每位英语教师都要自己“动”起来,在集体备课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集中全组教师的智慧,选出教师普遍认可的题目给学生练习,少练精练,这样一来学生既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得到了更多思考的时间,同时教师也可以把浪费在繁重的作业批改上的时间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化上,何乐不为呢?
困惑二:作业过于俗套。多年来在教学中教师适应了旧的作业形式,大多数英语教师每天晚上“三大样”作业必不可少——背诵、抄写和练习,这些作业机械而缺乏新意,甚至有很多都是在做无用功,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忙于应付作业,导致一些学生缺乏灵活性,产生厌学情绪和由此对教师产生反感情绪;而教师也苦不堪言,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作业设计的关键是作业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正确的引导性,即作业应是教学目标的强化,突出重点、难点,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尽可能的减少一些机械的抄写或是让学生陷入题海之中。
对策: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作业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多样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作业质量的重要条件。初中英语作业不能仅仅要求学生读几遍课文或抄几遍单词,而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应倡导实践、探究和合作的新型作业方式。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每模块都有听说读写的要求,那么作业的布置也应该遵循听说读写的不同要求。如有声作业的布置,可以让学生录磁带、编对话、编歌曲、给动画配音等。另外,还可布置学生自己去动手制作贺卡和手抄报。如7A Unit6 Fashion show,我会在单元学完后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在家制作一个小报,自己设计并画出一套服装,然后配上相应的文字表述。放假回来,学生交上来的小报都很好,就连平时成绩很差、英语作业老完不成的学生,这次也交了一份满意的作业。然后,教者认真批改,把优秀作品张贴到班级宣传栏上。
困惑三:作业“一刀切”。大多数教师在每节课上完后,布置全体学生的作业一样,都以教育主管部门配套的练习册或者书后习题为主,而从不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这种“统一”的作业非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而使相当比例的学生把作业看成负担,字迹潦草,书面不整洁,且抄袭严重。“一刀切”的作业往往会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的局面。
对策:作业设计要有差异性与层次性。“十个手指头,长短各不同”。每个学生受家庭条件和学习经历的影响,在兴趣、性格、习惯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新课程提倡“尊重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外作业的容量上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并且在课外作业的内容、形式、数量、难度和完成的时间等方面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与空间,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使作业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园地,从而帮助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获得发展。如7B Unit3 Reading A lucky escape一课时,我会要求基础薄弱的学生记住生单词和短语,并能掌握这些单词所在的句子;对大多数中等生,我会给他们几个文中的关键短语,要求他们改写这篇对话;而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给他们一些课外的短语及句型,并请他们根据这些短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一段不少于11句话的较长对话。
困惑四:作业完成过于(下转第64页)(上接第65页)“独立”。传统作业都是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出现,围绕书本做文章,强调学生的独立完成,注重独立思考。而现在素质教育下的许多作业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需要同组成员间共同探讨,相互启发来完成。长期合作学习方式的忽略造成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较差。一时间,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式探究学习,不知道作业对话题开展讨论,一些学困生也没法融入到活动中来。
对策:作业设计要有独立性与合作性。作业的独立完成是有必要的,但一些灵活的题目在小组式的开放完成中效果极佳。例如,在开始学7B Unit5 Amazing things前,我要求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1)找出并整理本单元所谈到的令人惊奇的事情的句子,独立完成;(2)小组内互相检查比对,看这些句子是否找全;(3)基础好的学生背诵这些句子,基础相对弱的学生读熟这些句子,并到小组长处过关;(4)组内讨论并列举出还有哪些令人惊讶的事情,并试着用英语写下来,组内合作。这样既预习了书本内容,又将书本知识延伸到了课外。小组学习还激发了学生比学赶帮超的极大热情。如在学生学习7B Unit3 Reading A lucky escape时,我的作业就是让学生7 人一组自由组合,第二天不带书上台表演,而且好中差都有搭配,人人都有机会参与活动。结果让我很满意。我以为只要确到好处的作业,学生一定会尽心地去做。
实践表明,适量、形式多样、有针对性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作业,既能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此,我们英语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英语作业,从而促进英语教学的轻负高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金藕娟.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作业的有效性.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7).
[3]谢月芳.英语作业个性化评价[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1).
[4]肖成全. 有效教学.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5]符瑞琴. 中学英语作业创新例谈.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