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 索南才让

【机构】 青海省循化县积石镇伊麻目小学



【正文】

     《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成为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课程内容本身就要求、也呼唤着有意义的、丰富的学习方式与之相匹配。学生能在亲身体验和自主探索中认识数学,解除困惑,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能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直至豁然开朗,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而这种“过程”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发现课堂时间对教学很重要,学生对知识掌握与否,主要取决于这一节课的合理安排。所以,必须要有一个高效率的课堂,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到底是如何建立的,不得而知,因而很容易造成教学方法的机械灌输,使学生头脑里的知识成为孤立概念的堆砌,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运算能力、创造能力等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和培养。这种仅由教师控制教学信息传输的做法,不仅难于达到教与学的和蔼统一,还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扼杀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因此,优化教法就要改变这种教学信息源单一,教学信息传输方向和方式单一的局面。

  在课堂教学中,可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设计出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串线—织网—打鱼”法、“创情境—激兴趣—挖意蕴”法等等。还应注重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如“举一反三法”、“互助学习法”等。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信息传输局面:学生每4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各小组间采取质疑答难式的交流,教师及时点拨、释疑,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端性、多元化、多类型的特点,扎扎实实地训练和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非常有价值的。

  1、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具有探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带领学生体验、探究是符合学生身心特征的,在体验探索中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在体验探索中学生才容易引发资源,并在这种资源的开发下,学习才真正有效。

  2、从孩子的多种需求上,多种风格的认知方式上都可以看出,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可以为不同的孩子提供个性的发展平台。

  3、从数学的价值上看,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逻辑体系的学习,更是一个生态的过程,就如在《认识长度单位》的课中作不作尺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作尺子的背后是学生对度量的体验,通过自主探索体会数学的内涵,在这种探索中离数学更近了。

  4、所有的家长可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有想象力的,有创造力的,而不是一个只会应付考试的人。今天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可能会耽误一些时间,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他今后的自主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实际上是一个长效和短效的关系。因此,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应坚定不移地探索下去。

  学生的认知风格不同,多种风格的认知方式决定了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体验、探究、合作、交流。另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