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 朱晓珠

【机构】 贵州省毕节三中

【摘要】现阶段,中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提倡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学生体育兴趣不浓厚的问题,很多同学不喜欢上体育课。健康促进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体育课及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体育兴趣;健康促进
【正文】

      在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锻炼需要学生自觉参加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最终达到学生终身体育的目的。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是关注人类健康。“健康促进”是一个新理念,将对人类的健康和幸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是实施健康教育的理想场所,所以体育教师要借助学校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实施健康促进。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

  (1)体育兴趣的概念: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不仅是学习入门的导向,而且也是不断深造、获得成就的强大内驱力。

  (2)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原因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较之于以往的任何社会,人们的竞争意识都显得越来越激烈,人的生存质量的好坏越来越取决于个人实力,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评价转变、从“阶段性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此如何提高人的社会竞争力,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势必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3)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

  1.以快乐教学为主, 教师为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体育学习看成是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活动, 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中注意区别对待、 因材施教的原则,可以弥补集体练习的不足, 使每个学生的技术水平、爱好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开动脑筋, 活动课堂气氛。

  2.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突出、毫无顾忌; 女孩子则显得平稳、有分寸、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丧失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提出了“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观点,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学生发展的领路人, 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4.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失败是成功之母, 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

  二、健康促进与体育教学

  (1)健康促进的定义:健康促进的定义在 1995 年在世界卫生组织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发表的《健康新地平线》一文中进行阐述:“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含了个人行为改变、政府行为改变两个方面,并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潜能。

  (2)体育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建立的重要实施领域。体育活动在给学生指导基本生活技能,传授体育健康知识,内化社会行为规范、呈现现代人格价值观, 培养竞争意识发展人际关系和培养社会角色社会进程中, 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学校大力发展体育活动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积极改善学生不良生活方式, 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健康危险因素, 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 实现健康的目的。

  (3)体育教育与健康促进相结合的必要性

  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主要途径,但有调查表明,目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是“三少三多”:健康人少,病人多;男性少,女性多;青年少,老年多。人们只是面临着疾病的威胁时,面临着变老、变丑的威胁时,才重视健康,而根本没有把保持体魄强健和身体健康作为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青少年教育中,缺少这种价值理念的建立。青少年体质下降虽说有升学率的压力,教育制度上的原因,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学校教育对学生过严的应试教育和过高的社会期望,导致学生普遍存在身体活动能力较差、 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现状,使学生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和关心的焦点。这显然不单纯是学校体育出了问题,而是学校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4)学校体育教育与健康促进相结合的几种方式

  1.健康促进与体育教学评价的结合

  学校体育是实施健康促进教育的关键点,然而,对于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促进评估模式至今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

  2.健康促进与教学中生理心理机能转换的结合

  因为体育改革是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和增进身体健康为核心的,全方位的健康理念应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因此,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水平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即在生理机能上,要使学生在身体活动时的心率控制和维持在130-145/分的生理负荷区间, 不要有太高或太低的波幅除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适应这种生理需求外,在教法上,要加强学生主动、持续进行身体锻炼的时间和必须达到的强度, 各教学内容的联接要连贯,减少因队伍调动、过多的讲解造成的停顿时间。同时在客观上也要求教师精讲多练,练为主、讲为辅,保证学生生理机能状态始终处在较合适的水平上。在心理机能上,要将学生的平时智育贯用的心智态转换为体育教学特殊的情绪态上,并使学习者真正感受到在教学中自己是该活动的直接的实践主体。教学方法上,要求我们淡化“课”的意识,要创造出一种不同于智育学习的,生动活泼的带有丰富个性化色彩的教学气氛。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迫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健康促进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增强体质,而想要很好的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采取积极的措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瑞静,肖玉红. 浅析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2] 徐燕华. 体育游戏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内江科技, 2007,(02) .

  [ 3] 曾晓琼,李惠琳.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