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法
【作者】 赵凌燕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实验中学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作文观念:作文就是生活,让学生清楚作文同说话吃饭一样,作文就不是一件特殊的事了,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消除对作文的畏惧感,从而敢于放胆写作文,表达自己的心声,使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的需要。本文从写作前的体验、写作过程的训练、写作后的评价等三个方面来谈谈在作文教学中是怎样渗透和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的,从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有真实的思想”“有创意地表达”,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身,不断提升他们的作文水平和思想境界。【关键词】以人为本;作文教学法
新的课程改革试图改变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为本位,忽视学生的需求等弊端,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语文教学对象由“书”向“人”的转变,蕴含着丰富的人性化内容。在作文教学方面,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出现这样的表述:“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在作文教学中认真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是语文教学体现人文性的重要内容。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应怎样体现人本观念呢?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作文观念:作文就是生活,让学生清楚作文同说话吃饭一样,作文就不是一件特殊的事了,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消除对作文的畏惧感,从而敢于放胆作文,表达自己的心声,使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的需要。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是怎样渗透和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的。
一、写作前的体验
“体验”在新课标中被反复提及,写作需要有人生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写文章只要会利用生活这个“源”,思路就会源源不断。作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材料,生活虽然没有告诉学生作文的写作技巧,没有告诉他们该如何遣词造句,但最为重要的是生活给了学生真情实感,给了他们生活的体验,给了他们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目前,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整天“两点一线”,单调乏味,他们抱怨没有写作的素材,没有生活的体验。的确,现在的学生生活圈子比较狭窄,但是只要有心,一定会发现身边有好多东西值得存储起来。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生活,学会观察,凭借自己的观察力去透视点滴的生活细节,由小见大,见微知著。这样,无论是放学后天边的夕阳、喧嚣的人群,还是校园里盛开的鲜花、朗朗的读书声,都会在学生笔下熠熠生辉。当然,如果有条件,教师要尽可能的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入大自然、社会中,去观察和思考周围世界,学生在感悟丰富生活内容的同时,引发心灵震动,从而产生写作的激情。此外,教师也可提前一周布置作文要求,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有意识地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写作时才能更加从容。学生有了更多的生活体验,就积累了大量真实生动的写作素材,就会产生写作的欲望,不吐不快。
二、写作过程的训练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步骤地、循序渐进的进行练习,从而不断的提高写作水平。在这一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由低到高,逐步训练。在课前设三分钟演讲,课后组织一些小型的辩论活动,锻炼学生的说、辩的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练习用词写话、联句成段等,发挥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另外,还要尽量多渠道地拓宽学生的训练空间,如进行每周一次的练笔训练,所有的练笔都不设作文题,最多也就只限制写作范围,让学生自由挥洒,涉笔成趣。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坚持让学生由例文归纳写作方法,再由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完成片断与整篇写作。与此同时,教师要以平等身份参与写作,不要有所顾忌。教师写的文章不一定是典范,有时甚至不如个别学生写得好,这并不奇怪。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生前曾多次谈到语文教师写下水作文,要经常练笔,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实践表明,教师只有自身追求人生价值,创造人生辉煌,才能有效的带动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三、写作后的评价
作文评价是作文训练、检测的终端,评价作文对作文训练、检测有巨大的导向作用。作文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要做到自批、互批与教师批改相结合,这是体现学生自主性的重要途径。通过自批、互批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在批改时,批语要充满人文关怀:应十分注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小的突破,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设计评语时,应遵循指导作文与冶情育人相结合的思想,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写作个性,尽量少改,维持作文的本来面目。教师要把人文关怀洒向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对写作感到困难的学生,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肯定、鼓励。批语还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境界和心灵的提升。学生有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有了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才会热爱生活,投入生活,发现更多彩的写作素材。
此外,讲评作文时要做到自评、互评与教师评讲相结合。让学生宣读自己的习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个人发言、自我评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一个交互学习的环境。教师也可让自己的写作与学生一样,进入争辩,听任学生的评头论足,褒贬抑扬,从善如流。教师的讲评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以偏概全,一叶障目,宣读的习作要尽可能轮换,不要集中在几个尖子身上,让多数学生都能得到赏识,受到激励和鼓舞。对于特别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各种学生写作杂志上发表,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分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的关爱。
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处处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有真实的思想”“有创意地表达”,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身,不断提升他们的作文水平和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