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初探
【作者】 朱 琴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勺米镇勺米小学
【摘要】新课标提倡给学生足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发现并研究问题,在同样时间内既给予学生充足的研究时间,又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要点,因此设计有效的作业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小学数学作业要趣味十足、生活味浓、针对性强,还应体现出作业的层次性。这样才会让学生做作业更有效、更有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是课程与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继续和必要补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最经常的活动形式,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它起着巩固课堂知识、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学生的作业兼顾着巩固基础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双重目标,它应具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和生活化等特点。
一、设计有趣味性作业
学生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完《计量单位》的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以“小明的一天”为情境的填空题:
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今天早上7( ),小明从2( )长的床上起来,用了10( )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 )的早饭。就背起2( )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 )以外的学校跑去。路上碰上了体重55( )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到了学校。放学后,小明一回到家,马上拿出1( )长的钢笔和1( )厚的练习本做起了作业。晚上6( )动画片开始了,看了大约半( )。吃完晚饭后,复习了一会儿功课,就上床睡觉了。
这样就将以往枯燥的“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的题目改为情境式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有层次式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可设置以下三类题目。A类为基本题,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目的是用来巩固新知。B类是基础题,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布置的,浅显易懂,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C类是发展题,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四年级《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就可设计一组层次性强的作业:
A类;简便计算下列各题
15+264+25 36+25+64+25
B类:简便计算下列各题
(92+38)+(62+8) (125+64)+(75+136)
C类: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
(96+43)+157 (92+58)+(45+108) (68+76)+32+24这样学生可自主选择作业类型,也可以各种类型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所有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三、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
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但不少学生在做作业时总会出现错误。那么教师就要针对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犯无谓的错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知识点,同时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如学生学完了整数简便运算后,容易混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经常把25×4÷25×4当作(25×4)÷(25×4),错误率很高。老师可在教完整数简便计算后设计了这样的一组作业: 25×4÷25×4;(25×4)÷(25×4)和(25×4÷25)×4。学生在做练习时发现他们的区别与联系,明白了25×4÷25×4是不能当(25×4)÷(25×4)进行简便计算,但可以这样计算: 25×4÷25×4=25÷25×4×4,这样正确率就会明显提高。
四、数学作业设计要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应用性
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能否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老师应让学生把课堂上掌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并加以应用,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复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之后,就要设计这样一道题: “养鸭专业户李大伯,家里养了几百只鸭子,想用24米长的铁丝网围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鸭圈,要想围成的面积最大,不知怎么围才好?请你们帮忙出出主意。”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1:我们组设计的方案,是在院墙的中间围一个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鸭圈,面积是36平方米。
生2:我们组借用一面院墙,围成一个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鸭圈,面积是64平方米。
生3:我们组也是借用一面院墙,纤维网靠院墙的两边各长7米,与院墙平行的边长10米,所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是70平方米,比64 平方米大。
生4:70平方米还不是最大的。如果靠院墙的两边各长6米,与院墙平行的边长12米,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就是72平方米。
生5:我们组根据李大伯家的实际,借用两面院墙的一角,设计了一个边长是12米的正方形鸭圈,面积是144平方米。
当数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巨大魅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才会更浓。
因此作业的布置,不仅仅服务于基础知识的巩固,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作业的设计,才能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使他们在作业中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只有这样才能遵循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性,使学生从多方位、多渠道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2]《数学课堂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