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
【作者】 毛章俊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高棉乡地泗小学
【摘要】小学的新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几个年头了。在这十多年的光阴中,诸多小学数学教师积极探究,取得了教学理念逐步转变、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研意识迅速提升的阶段性成效。但在本人任教小学数学过程中,发现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现进行粗浅归纳,与大家共勉。【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常见问题;对策
小学的新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几个年头了。在这十多年的光阴中,诸多小学数学教师积极探究,取得了教学理念逐步转变、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研意识迅速提升的阶段性成效。但在本人任教小学数学过程中,发现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现进行粗浅归纳,与大家共勉。
一、常见问题
1、对教材加工和取舍不合理,即教师对课标理解不到位,没有形成科学的课程资源观。主要表现是过分遵循教材、对原教材进行“还原”、脱离教材等。
2、导课、结课仍传统化,复习引导、总结指导缺欠灵活性,即教师对课堂类型、结构定位不准,教学环节缺失。同一个以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模式来导课、结课,有时甚至丢失这两个环节。
3、淡化教学设计,教学随意性过大,即教师基本功不扎实,教学设计不精心。主要表现是设问不科学、语言不规范、板书不合理、教学环节不完整等。
4、教师主宰课堂,即对课堂主体偏向、缺失,教师在互动学习中角色定位不准。导致学生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和信心,思维受到“禁锢”,失去创造欲望。
5、课堂合作交流形式化,即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不能很好地把握交流时机。
6、应用与拓展轻描淡写,即教师对应用、拓展环节理解不透,组织实施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学以致用、因材施教的缺失。
7、对学生评价、奖励不到位,即教师忽视课堂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评价简单、尖刻,使学生丧失答问的兴趣和自信心。
8、总复习课当新课上,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没有深入了解,对复习课的功能理解不到位。
二、改进对策
1、准确定位新课程资源与开发。细心研读课标,根据课标认真定位教学目标,将课标与教材、教学融为一体;深钻教材,同时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收集报刊、杂志及教辅用书上的资源,以达“用教材教”、让教材内涵在课堂中“发扬光大”之目的。
2、教师要善于创设导课、结课的情景,以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导课应创设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发思维、引导探究及让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氛围。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采用谈话、设疑、提问、演示等方法,通过有针对性地引入语言展开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景,以便顺利地导入下面的教学。
3、优化教学设计。教师应先认真学习课改理念,深研课标及教材,再精心设计教案,让每节课都能在预设中体现出教学目标。每节课的设计从情景创设到问题提出,再到问题解决,对本节内容的应用与拓展、小结等都要有完整的过程,并能形成一个整体。
4、调整和把握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实施者,任务在于创设适合受教育者发展的外部条件和环境,以实现受教育者发展的根本目标。因此,新课标下的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5、充分运用好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明确提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常用的是小组讨论的形式。而对于学生通过个人学习就可找到答案或通过其他更为简捷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的问题,就不必安排课堂讨论;对于“高深莫测”,令人望而生畏的问题也不能安排课堂讨论。教师须择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才安排讨论交流。一般小组讨论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即能多角度地理解;问题难度要适宜;问题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调动学生积极地自主探究;问题的派生应紧密结合学习的重、难点或学生易混淆、模糊的知识点,而不能为迎合学生口味而设计出与教学目标联系不够紧密的需讨论的问题。另外,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广度,给学生较充足的合作交流时间和空间。
6、努力抓好应用与拓展这一环节。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和发展思维。因此,应用与拓展这个环节是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继续和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和核心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环节就是教师要好好组织、引导学生应用新知识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既从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感受探究成功的乐趣和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自信与意志。
7、评价、奖励学生要多考虑良性循环。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点评十分重要。教师的点评应克服“重认知,轻情感”的倾向,表扬是一种积极的教学策略,但表扬要慎重、要真诚、要适度,应让受表扬者真正感到“脑力劳动”的艰辛过程“有所价值”,是一种心头漾起的温暖与幸福。教师也要学会否定,否定不等于批评,教师对学生不完整、不成型,甚至徘徊在歧路上的思考,应真诚、善意地予以否定,让学生感到不是哪个人出了问题,只是探究过程中的一种不尽完善的认知和理解,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在思索中矫正并寻求更理性、更科学和更准确的认知。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早已给我们传递了新的知识。一方面,它告诉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并且正在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复习中,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剖析、归纳,设法找到改进的对策,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不仅能学会解题,更能学会思索和质疑,培养数学课堂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还能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并会进行解释与运用,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掌握和活用,同时在思维能力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更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