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初探

【作者】 张翊彪

【机构】 贵州省思南县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十分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组织教学,它不仅通过分目标、具体内容标准与科学教学活动的类型和设计等形式增强了科学探究的可操作性,而且明确告诉教师,科学素养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必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因此科学探究活动将成为本《标准》实施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
【正文】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和要求下,小学科学课堂已经走向了以探究为主的时代,如今的科学教学,“探究”一词既作为一种新理念被逐渐接受,更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被广泛实践。然而与此同时,探究行为在课堂上也呈现出另一种现象:学生探究的目的不明确,探究活动表面热闹实则无序、无意,面对教学难点探究学习难以突破,学生的探究能力难以提高等等。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探究行为有目的、有意义、有方法、有积淀呢?我觉得可从这样几方面入手:

  一、正确引导,在体验中进行“探究式”实践活动

  1、学会观察,教会学生探究的习惯

  《课标》中指出“科学教学应通过观察实验制作活动进行探究,要通过使学生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让学生正确的、有目的的观察,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更可以准确的找到探究的切口,提高探究的效率。

  2、引导质疑,注意学生探究的实质

  在每一节课中,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面对大胆置疑的每一名学生,教师要认真对待,积极引导,使学生从教师的充分尊重中受到支持和鼓励,从而消除胆怯或自卑心理。既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点上质疑,也可以在解题方法上质疑,还可以在拓展延伸上质疑。在教授《凸透镜》一课,学生就曾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没有光线,凸透镜还具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光的直线传播”,虽然不是探究的重点,但如果正确解释清楚,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放大镜的作用,所以我就在课堂中解释了当中的原因,并画出光通过凸透镜的直线传播图,如果没有光线会怎样?把问题又给学生去讨论。我们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

  二、优化探究活动,回归理性课堂教学

  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科学》中说:当儿童游戏的时候,也是在发展他的知觉、他的智力。创设表演情境的确是让儿童在游戏中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好形式,尤其是小学生,如能恰当运用,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授《杠杆》一课找一找“人体中的杠杆”时,通过摇头、点头、走路、拿取重物等活动的游戏,让学生明确了“支点、重点、力点”的位置,探究出:头部运动是既不费力也不省力杠杆;走路是省力杠杆;拿取重物是费力杠杆。继续探究人体中的杠杆,继续辨识探究,切实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探究。

  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逐步使学生原有相对浅显的、短暂的间接兴趣发展为比较稳定的科学兴趣。如教学《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了》一课,学生上节学习《灯泡亮了》的基础上,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的“玩一玩”,用多种方法将一节电池、多根导线和多个小电珠组装起来,使多个小灯泡发光,引向研究电路的组装方面上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告诉学生怎样做,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自行探索,自己想办法努力地去做。随着一个个小灯泡的发光,得意、兴奋、自豪等表情明显地表现在了同学们地脸上。你来我往组装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欲和求知欲,又使他们在想与做的过程中,并不断地触发着学生创新的火花。

  三、策略运用课堂探究,让“探究”生根发芽

  知识可以积淀,技能可以熟练,“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也需要不断磨练,才能不断达到新的科学探究高度。这就需要教师做“探究式”学习的有心人,每一次探究过后,除了对探究对象进行分析之外,还需要对“探究式”学习本身进行反思与调控。

  1、做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

  教师要耐心地倾听,敏锐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当讨论陷于僵局或出现错误方向滑入歧途时,教师可作引导性介入。科学探究要依靠问题不断推动。教师要有步骤、渐进地导向本质问题,使讨论集中在几个要点上。

  在探究中,我们要特别关心那些不爱表现、不善言词的学生,给他们充分的鼓励,让他们找到探究的信心。探究过后,还可以个别交流谈话,及时表扬他们,提升他们的信心和兴趣。

  2、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支持者。

  探究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有助于培养他们合作精神和相互尊重的品质,并且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不同的解释。教师以平等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学生较多的自由和宽容,教师要根据探究的实际情况和效果,及时分析总结,及时调整探究的难度,调整引导的方向,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养成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学会做人与处世。一个在探究过程方面有着高度技巧的灵活的引导者,会建立起融洽、和谐探究气氛的支持环境和平台,教会学生倾听和提问的技巧,对别人的发言深思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发言机会尽量保持平衡。让学生更好的组织和参与探究,使课堂探究的起点更高,效果更实。在课堂中,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探究行为的得失,让学生自查原因,不断改进,既要避免有的学生具有极大热情而又缺乏人际交往的敏感性,滔滔不绝阻碍别人的发言;也要避免有的学生寥寥数语,什么也没说清楚的现象;使学生讨论保持平衡。

  在科学课堂中,尽量还知识发展过程的本来面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就会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乐趣,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与科学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