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对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
【作者】 廉士斌
【机构】 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
【摘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显得更为重要。目前教学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针对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弊端,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在现在的高中课程设置中,信息技术具有思路的创新性、实际的操作性和综合的应用性等特点。然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的,需要不断的调节和控制教学方法。这不仅对深入发展课程和教学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对教学质量提高以及课程和教学实践的变革有着深刻的意义。我们需要不断的发现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的因素,并提出针对该问题的意见。
一、影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因素
目前,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不是特别的理想,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
1、学生学习枯燥的信息技术的兴趣不高,有部分学生比较热衷于QQ、游戏,却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学习比较反感。
2、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3、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接受信息和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的能力也不同。学习差的同学感觉任务很难完成,然而学习好的同学会感觉非常轻松。
4、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5、在自主性的学习方面,学生不容易把握主题,对每一步设计都是迷茫的,因此,教师需要适当的引导,但是注意分寸,不能让学生养成依赖的习惯。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改进措施
在信息技术更新如此之快的今天,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显得更加重要。教师必须不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的解决,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前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得不考虑每个同学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位学生的成绩都得到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做出及时的评价和指导,是改进教学质量的又一大措施。由于信息技术的特殊性,学生需要不断的进行自主性练习,才能真正的掌握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1)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即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同时也是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比赛的热情可以激励他们认真学习,成功带给学生荣誉感。通过游戏,可以将课堂提问变成竞赛抢答。这种方式易被同学所接受,而且带来的效果远比枯燥的课堂提问好很多。同时也能够减少老师的工作量。学生在这种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效率将大大的提高。
(2)受地区的差异的影响,虽然学生在初中接受过信息技术的教育,但是他们的专业素质还是很低。因此,高一的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新课标的教学体系。由于初中没有很好的基础,又不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教学,使得部分同学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渐渐地对信息技术课程没有了兴趣。教学需要针对这种情况,不断的改进新课标的教学体系,使其能很好的被学生接受,享受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养成一种独立学习的习惯。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采取多种教学手法,通过制造悬念,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在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通过努力最终解决问题,熟练的掌握了知识之后,学生将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一种能够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教学策略。
3、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因材施教
由于城乡,地域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初中阶段受教育的情况差距很大,特别是信息技术,学生的差距更加明显。主要有知识结构差异、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差距,还包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距和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的差别。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采取差别教育,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在课堂上,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手段,针对学生个人情况,差别指导,使得每一位同学都能轻松的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教师应该以提高所有学生的基础素质为教学目标,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
4、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和指导
及时的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评价,并作出相应的指导,这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提高成绩的有效措施。对于信息技术这种特殊的学科,不能采取纸质考试,因为这不能很好的反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业包的批改不仅耗费时间,同时可能会遗漏一些知识点,因此,这也不是很好的考核方法。目前存在一种学习系统,它不仅可以用于平时的教学,还可使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和复习。同时,也是一种考试系统,可以对学生的考卷进行批改,并将错误及时的反馈给学生,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5、加强自主性的练习
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对计算机的依赖性比较高,而且在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比较强。在信息技术更新如此之快的今天,更要求教师精讲多练,督促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通过大量的练习,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学生有了熟练的操作能力,才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计算机,使其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需要不断的发现问题,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坚持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使得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的提高,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戬.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3年1期
[2]李旭昌.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