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一线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作者】 张倩茹
【机构】 新疆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
【摘要】如何把我们已有的经验和新课程理念渗透到双语实验班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课堂教学进行课题研究解决双语物理教师遇到的问题等。我们进行了高中双语物理课题研究。【关键词】双语实验班;课题研究;问题;研讨;互动教研方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2009年加入全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中,在实际双语物理教学中,对于如何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如何更好地创设双语物理教学的教学情景,即如何能更有效地激发双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一个在良好的学习互动环境下,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更有效地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些问题越来越困惑着我们的老师。如何把我们已有的经验和新课程理念渗透到双语实验班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课堂教学进行课题研究解决双语物理教师遇到的问题、困惑就成为我们努力探索的方向,我们进行了高中双语物理课题研究——校本研修。
课题研究要以教师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自主探究为途径,逐步形成“问题——研讨——交流——成长”的课题研究方式,从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下面就从两个方面浅谈一线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
一、如何选择课题
课题的选择,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它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成效、价值与意义。为此,一线教师要开展课题研究,必须选准课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1、课题研究立足“小”字。确立的课题题目要“小一点”,便于研究,易出成效,研究周期的不要太长(一般一年)。通过自己自主探究可以改变教学行为的“小”课题;或将上一级教育部门下达的重点课题结合教师自身教学实际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子课题”,以增强课题的可操作性,达到解决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科研能力的目的。
2、课题研究注重“真”字。课题研究内容要“真一点”,以教师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自主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解决教师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为根本目的所展开的教育研究。围绕课堂教学的真实情景和真实事件,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在教学的同时以研究者的身份,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使课堂教学改革能够与时俱进,通过改革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3、课题研究突出“新”字。所谓“新”,选题既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还要有时代感,有生命力。在开展教学研究时,应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不断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或新困惑,以求新的突破,力争新的提升。
4、课题研究追求“实”字。 从平时教学中找课题, 平时教学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选择课题的基本来源。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可以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此,在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时,对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与实施方案要提前进行科学安排,做到研究方案、研究目标与平时教学紧密结合,做好落实工作。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归纳总结、提炼经验,使整个课题的操作始终处于有步骤、有成效的运作之中。
二、如何进行研究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某种“问题”或感到某种困惑时,就会想方设法去加以克服,还要给合平时教学不断地去探讨、去解决,从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这样教师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 ”的校本教研之路。
1、把“问题”当作“课题”。搞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所有的教学“问题”都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仔细地考虑和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平时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成研究“课题”。
一线教师搞教研课题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要落实到为教学服务这个根本上。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应该是要研究的课题。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性问题。就是明显存在,需要我们去面对,又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物理习惯好不好?物理教材的主题图怎样呈现等等。二是探索性问题。就是将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三是反思性问题。这是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改进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双语教学行为的回顾和反思而发现的问题,因此,我们的课题组研究的“课题”的产生过程是:教师在平常双语教学中经常遇到困惑与问题,需要教师去探究、去解决的问题,我们这个问题就转化为课题。
2、把“教学”当作“研究”。绝大多数的教育课题,最终都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即使是理论研究,其成果也要在教学中得到检验和应用。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其实,教学活动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修改与完善的过程,以及伴随着科研的性质。有效的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活动。同时,还必须适当开展一定规范的教育科研,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如课题“利用“学案”和“导学”创建高中双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课题研究采取“互动教研方式”,即:围绕“备课—预设;上课—听课;评课—完善;跟进—再创”四大环节展开,目的是努力提高我们一线教师业务能力。
3、把 “成长”当作 “成果”。中学教育课题研究成果既有目标指向性,又有过程性和生成性。在研究结束后,教师们将按计划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写出总结(如结题报告),提炼经验。把自己对课题研究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把教学经验总结出来,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呈现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交流,从而不断从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并用它去指导平时教学实践,以提升自己业务水平。还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反思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让课堂教学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那么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为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写教学反思。而撰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受的流失,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促使教师有效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同时,教师要主动学习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认真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就对参与课题研究双语学生, 把自己对参与课题研究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学交流;把学习过程成功的地方记录下来,相互学习总结,使双语学生学习能力整体提高。
为此,我们认为,中学教育课题研究的最大成果是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和提高,这也是中学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冯惠昌;关于双语教学研究的思考[J];内蒙古师大学报;1997年02期
[2]王建江;兵团农四师“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刘皓炜;走出新课改的误区;《华章》2010年03期
[4]梁海燕;开展小课题研究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辽宁教育;2005年Z2期
作者简介:张倩茹,女,汉族,中教高级,大学本科学历,任教于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研究方向为高中双语物理教学的校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