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幼儿园教师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作者】 杨惠真

【机构】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洗墨池幼儿园

【摘要】本文围绕研讨课题从关注时事政治、挖掘本土资源、倡导书香生活、丰富交流活动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展示了建立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主题阅读机制,建立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阅读促进课堂教学灵性。对提高幼儿园教师阅读素养的策略展开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阅读;策略;成果
【正文】

      一、主要策略

  (一)关注时事政治,开展主题阅读

  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体现教师社会建设主人翁的意识,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奠定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品质。关注社会生活,由社会、国际热点问题出发开展主题阅读。2012616日,神舟九号飞船又一次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对接。开展了了解太空、了解人类对太空探索事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主题阅读活动。2012年,我国黄岩岛、钓鱼岛与菲律宾、日本的争端激化以来,我园组织了“铭记历史、理性爱国、出色工作、担当责任”主题阅读活动。2013年党的“十八大”以后的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开展群众路线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丰富内涵,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参与讨论的热情,从此出发,开展主题阅读,深受教师的欢迎。在时事政治主题阅读中,老师们弥补了地理知识、文史知识之不足,提高了思想境界,也积累丰富了阅读体验。

  (二)挖掘本土资源,营造文化氛围

  我园毗邻宋代科学家苏颂故居“芦山堂”。近年来,随着同安区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与世界苏氏宗亲联谊会的召开,人们对苏颂的研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关于苏颂的许多著述也层出不穷,在同安区形成了较为浓厚的文化氛围。

  我园与苏颂故居“芦山堂”仅一墙之隔,芦山堂前原有一个水池,苏颂儿时曾在此洗砚,故称水池为“洗墨池”,我园以此而得名。自然将苏颂文化作为构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颂著作、以及关于苏颂的著述也是教师阅读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幼儿教师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开展之后,课题组安排全园教师阅读了《苏魏公文集》、《宋史·苏颂传》、《苏颂及其诗歌探论》等。我们聘请集美大学、同安区文化馆、苏颂文化研究会等有关专家来园开设讲座,在我园推动苏颂文化主题阅读,此外,苏姓教师就成了一种非常积极的促进资源,在阅读资料的收集、阅读成果的交流、专家讲座的组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苏颂距离我们已近千年,但是通过阅读活动,先贤与我们的距离又大大地拉近了,其人格、其精神、其为学态度和教育思想真切地围绕在我们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为校园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三)安排业余时间,倡导书香生活

  经过调查,我们教师的业余时间主要是家务、社交、辅导孩子学习、锻炼身体、看电视、上网等,就是没有安排阅读的时间。我们建议教师对业余时间重新进行规划,提出提出“合理安排时间,构建书香家庭”的建议,要求教师每天至少安排一个小时的时间从事阅读,并要求家庭负担较小的青年教师要带头做好。

  经过一个阶段的尝试,教师们在“书香生活”交流活动中,我们有以下发现:

  1.营造了家庭学习氛围。身为家长自身勤于学习,为孩子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示范。同时,避免了其他活动造成对孩子的影响。2.充实了业余生活。阅读则带动了她们的精神生活,为她们的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如2012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我们也通过策划,开展了有关中国各地民俗、名胜、美食的阅读活动,激发了教师们对美的热切追求。3.激活了兴趣爱好,增长了见识。在书香生活构建活动中,教师们对生活规律重新进行了调整,取消了许多纯粹为了消磨时间的杂事,更从阅读中重建了自我,对曾经的爱好、梦想有了新的认识,并通过阅读,使之得以延伸。4.增长了见识。许多人感觉自己越工作,人变得越简单,上班为着孩子转,下围着灶台转,从电视、网络得到的一些信息也是零碎甚至是错误的,有时别人在谈论一些事情,自己却听不懂。我们认为这种状态是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原因正是没有坚持学习和自我提高。

  (四)丰富阅读活动,提升阅读品质

  此项策略的目的在于通过丰富多样的研讨、讲座、展示等交流学习活动,让教师获得相互学习的机会、得到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教师的阅读成就感等。主要方式为“名人堂专家讲座”、百家论坛、老梁观世界名师讲座、“非你莫属读书沙龙”、“百里挑一辩论活动”、“头脑风暴知识竞赛”、“书吧小天地成果汇编”等。

  如:读书沙龙比起讲座较为宽松,但是能有更多的教师参与讨论。我们同样要求认真准备好每一次活动。首先是话题的提出要巧妙,要让人们有话可说;其次教师要精心准备,要将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有自己的观点;最后是活动场所的精心布置,不管是在园内还是在园外,都要能够让人既感到宽松有不随意;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说、辩、弹、唱、跳、观灵活多样,能调动人们的兴趣。例:我园张老师参加读书沙龙后深有感触地说:“象这样的读书活动,我还是第一次参加,轻松愉快,收获多多,我们喜欢。”

  又如:举办教师讲座是同伴互助的形式之一。对主讲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极大的推动。为了讲座成功,教师要做好精心的准备,花费比浏览型阅读更多的心思,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梳理和分析。我们还发扬教师团队精神,发挥集体协作作用,往往一个教师准备讲座,有好几个同伴在协助,由个人阅读带动了集体阅读。因为高质量的主旨讲座能够起到良好的氛围反响。

  二、成果探析

  “创建学习型组织”,“构筑书香校园”,养成教师的阅读习惯,建立一系列提高教师阅读能力的策略,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这一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我们取得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与社会(社区)生活紧密相连的主题阅读机制,激发教师阅读动力。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教师也是。同时,做为各个社会群体中文化层次较高的一部分,更无法对社会漠不关心,而躲进象牙塔。他们更应该体现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担当主人翁的态度。如:“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的十大行动:产业升级、机制创新、收入倍增、健康生活、邻里和美、智慧名城、生态优美、文化提升、同胞融合、党建保障。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激发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激发教师通过自己出色工作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的使命感,最终才能激发教师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水平的愿望。

  (二)建立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机制,培养成阅读习惯,促进阅读素养的提升。

  推动教师阅读,同样要充分利用集体教育作用这样特有的资源。阅读交流机制就是利用集体教育的作用。教师阅读交流机制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多样性原则。阅读交流形式要丰富多样,才能让教师保持足够的新鲜感。活动中,说、写、辩、听、观、评、弹、唱等教师参与形式多种多样。每次活动根据主题的需要,有所变化,各有亮点,各有兴奋点。2.集体性原则。没有集体,就完成不了交流。提高的教师业务讲座的准备,要发挥集体的智慧。辩论活动、知识竞赛活动也要全园参与,层次选拔。这样才能将活动的意义发挥的最大。3.严肃性原则。首先是主题严肃,其次是活动过程的开展要有一定的严肃性。如讲座中,风趣幽默,嬉笑指责,为表现主题服务才能产生效果。

  (三)加强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

  阅读活动要有助于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有助于教师人格的不断完善,最终有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幼儿园教师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得以开展,学校要能够组织力量,对本园教师专业化发展情况展开研究,了解教师的发展需求,从而组织相关专题阅读活动,让教师切实从活动中得到提升。教师阅读的目的最终为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在这一层面上,那些阅读能够立竿见影,那些阅读要细水长流,有什么样的促进通道等,要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

  (四)阅读使情感升华,阅读让课堂的灵性有更多的精彩。

  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没有真挚、强烈的感情,不可能把课上得成功。教师的感情,犹如诗人的诗兴,犹如艺术家的强烈的创作欲望。当他对教材、学生了如指掌时,当他视学生美好形象点燃激情的火焰时,感情激动了,灵感产生了,课堂气氛激活了,教学效果就最佳。如:我园黄老师平日喜爱阅读,她博览群书,情感丰富,一次上公开观摩课《早期阅读:拉拉鼠五色花》整个课堂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孩子们就像春天的鲜花,婷婷玉立、争吐芳华。观摩课刚结束,老师们便用掌声、笑声、赞美声来评价这位老师阅读素养带来的成果显现。是的,教师丰富、纯洁而高尚的情感,可以左右学生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把握自己的情感。按照情感转移原理,教师先人情——动情——析情——移情。根据这一感情发展过程组织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张颖.《教师应该有读书的习惯》.山东教育.2010.26期)

  [2]闫学. 《阅读助教师实现精神突围》.中国教育报.201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