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林忠玉

【机构】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



【正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根本宗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之一。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最基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中学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获取新知识,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一、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这种情绪的冲动程度贯穿在每一个行为表现的过程之中,冲动的积累和连续性决定着创新行为的质量和成果。这里,意识是行为的指南,能力是行为的保证。人的创新意识从孩童时代开始发展到做大事、创大业的创新人才,是极为漫长和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担负中学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以创新教育为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运用创新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放矢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和形结合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程与函数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样本估计总体的数学思想”等。用新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新的问题,或者对已有的知识结论和解题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和加工,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求得最为简捷合理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2、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问。

  很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爱发言,课后不敢提问,原因多半归于“怕”。怕自己回答错了,同学们笑话,怕自己的问题太“幼稚”,让老师觉得不值一问。这就要求教师要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发言,让学生体验多发言、会提问对自己是绝好的锻炼机会。对于不善于发言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或者让其看到多发言者实实在在的进步;或者对提问题多的同学予以某种“奖励”。或者采用定期让学生当“老师”的办法,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从而激发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和兴趣。

  3、运用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不断为教育提供更多、更优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对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它不仅能处理数字和文字,而且还能处理图形、图像、声音以及二维及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和繁琐的演算过程,复杂的数形关系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变得简单起来。通过综合利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视听信息符号,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弥补常规媒体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补充了对学生右脑功能的开掘利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数学应用软件,不仅能制作图片式的、阅读型的、程式化的课件,还能制作出当场可灵活变化的,并能按变化当场进行计算、推理和作图的课件,把传统意义下的“学习”数学变成了“研究”数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加强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非常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和运算技巧的培养。而对于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大多毕业以后不会要求他们用严格的逻辑来证明一个纯数学问题或公式。在数学课教学中开设一些实践课,利用数学软件,在电脑中求导数、积分、解微分方程、把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等复杂的运算,都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知识的传授,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拓宽了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渠道。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之,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总结问题,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为终身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