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利用农村乡土文化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 任 慧
【机构】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教委
乡土文化,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历史人物、自然风貌、人情风俗、民间传说、谚语俗语等各种文化的统称。乡土文化资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发与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以提高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其语文能力,优化语文教学。那么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利用乡土文化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呢?下面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内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
传统课程存在学生学习内容与生活环境相分离的明显弊病,要想提高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我们就必须改变课程知识结构,消除传统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上的脱离。所以,教师需因地制宜地去发展建立语文课堂。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特别是本地的乡土文化,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渗透乡土文化,真正体现“生活中的语文”。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如今小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之一。新课标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做了明文规定。口语交际训练在各个版本的教材、各个年级的课本中都有达到让学生大胆交流、切合主题、交流有序的目标。笔者认为最实用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实际,而身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们针对乡土文化的熟悉感和亲切感就是引导学生愿意说的切入点。如,有一次口语交际课是“我来当导游”,笔者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家乡解说员”主题,主要介绍家乡的风味特产、过节习俗等,领略家乡独特的乡土风情。如果学生还感觉解说有困难,就指导学生先写出一段解说词,口语交际时照着朗读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朗读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写作的能力,还相互交流家乡的乡土文化知识,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可谓好处多多。因此,在进行口语教学时,在能达到训练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可适当修改教学内容,让学生说一说家乡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名人轶事以及社会发展等。由于这些内容是学生“亲眼看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能够很迅速、很完整地保存到自己的脑海里,所以当要进行交流、分享时,学生一定“愿说”“乐说”.
二、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外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乡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课堂以外的语文教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渠道。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倡“海量阅读”。所谓的“海量阅读”,就是让学生大量地阅读,上下五千年的书籍,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都可以让学生去读。谁读的书多,谁的阅读能力就强,谁的习作能力就越强。作为农村的学生,没有多少的资金购买大量的书,但是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则是学生的一本无形的更有价值的书。教师要抓住这本生活中的书让学生走入社会、把书本知识和本地文化知识联系起来,深入思考,动手画画美丽的家乡,写写家乡的情感。比如,课前,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枣庄的名人名事,可以借助网络,可以采访乡上老人,也可以询问爷爷奶奶,把了解到的资料记载下来。课中,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最后,让学生谈谈感受。乡土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开发语文教材的一本珍贵的教科书,教师要去挖掘,要去利用。在农村小学开展有关乡土文化的语文主题活动课。开展有关乡土文化的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活动课,是重塑学生人格,继承和发扬乡土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好好利用乡土文化这个教材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挖掘凸显的乡土文化,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三、巧用乡土环境,充实作文教学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作文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农村小学的学生要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必须先亲身经历、亲耳所闻,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去仔细观察平平常常的自然景物,从平常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这种亲身亲近自然的方式比起关在教室里纸上谈兵,舍近求远谈异地风貌,理所当然地更能得到学生的青睐,也能使这种乡土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春暖花开时,教师带着学生去踏青,去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秋收时节,广阔田野就在眼前,和学生们一起秋游,亲眼目睹大自然的丰收。农村小学生可以通过农田劳动,体验生活中的苦与乐,感悟生活真谛。这样做,真正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为学生的活教材。因此,笔者在从事写作教学中,凡与写景、写物、写人有关的习作,都要求学生与本地的乡土文化联系起来,然后进行调查和观察获得资料,探索和实践获得体验,最后再动笔。比如,教学中有一篇习作是写游记,笔者就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跟家长一起去实地观察游览博物馆或森林自然保护区。通过观察、思考把所见、所闻、所感等认真写下来,学生通过自己亲身观察写出来的习作,达到了活灵活现,真实真切的目的。
总之,乡土文化蕴含丰富,包罗万象,可以说,乡土文化既是传统文化的母亲,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教化作用。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适时、适量、适当地渗透乡土文化,一定会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增强教学趣味,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情感,感动学生生命。教师引导学生去关心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去发现、领悟、认识其中深厚的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也一定会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丰厚的精神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