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早起步 勤动笔 多积累——小学低年级写话指导初探

【作者】 陈 叶

【机构】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摘要】本文围绕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应该“早起步,勤动笔,多积累”这个主题展开论述。通过教师的引导,从基础抓起,为学生创设写作条件,探索出一条可行的“绿色作文”教学之路,让孩子们想写、愿写、乐写、善写,逐渐让“写话”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感悟生活、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语文;写话;早起步;勤动笔;多积累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一二年级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由此可见,写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万丈高楼平地起”,写作就像建高楼一样,必须从基础抓起。“早起步,早开篇”是提高孩子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低年级的孩子进行写话训练,能为高年级孩子的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我认为低年级的写话指导应该本着“早起步,勤动笔,多积累”的原则,学生学习语言之始,就应该是其学习写话之始,逐渐让“写话”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感悟生活、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提早起步,加强读写训练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直观生动的形象比较容易激发他们的说话、写话欲望。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每教一个字母,可以配上一幅图片,进行说话训练。如学“e”时,让学生看着图片说一句话,有的学生说:“图上画了一只鹅。”有的学生学生说:“河里有一只美丽的大白鹅。”“鹅的外形像字母e。”……同一幅图,可以让学生尽情地说出各种不同的、比较完整的话来。如此有意识的让学生去想、去说,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习汉字时,为了把读写训练与识字教学结合起来,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扩词、扩句训练。如学了“可爱”一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引导,让学生先从人想起,再想到动物,想到物品,说出许多完整生动的句子,为写话、作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又如教学人教版第一册《画》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人、火、文、六”这几个字后,可以指导他们利用组词造句来扩大知识面。学生一口气组了许多词:大人、老人、中国人、语文、六十……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用“谁是什么人”的句式练习说话,学生说了很多,如“爸爸是工人”、“我们是中国人”、“妈妈是语文老师”……这样既掌握了汉字,又丰富了词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为了及早唤醒学生的书面表达意识,在学完汉语拼音识完字后,可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要求学生“用我手写我口”,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课下写一句或几句话作为弹性作业,不做硬性要求,并及时表扬,调动写话热情。

  二、勤于动笔,养成良好习惯

  低年级语文教科书里图文并茂,教师完全可以挖掘隐含在那些生动画面中的写话资源,为学生所用。因此,写话起步阶段还可以从图入手,引导学生勤于动笔。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操场上》这一课,课文提供了一幅孩子们在操场上做运动的情景图。教学时,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用“我看到……”的句式说话。当学生把图上的情景讲完后,再顺势让学生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将图上孩子们的运动串起来说。课后让学生动笔写出来,但要求不能太高,让学生自由一点,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达。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写一写。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写多少,大可不必提要求。这样学生纯粹凭个人的感受写话,不受任何约束,写出的内容也是颇具个性的。

  此外,从二年级开始,可以指导学生写日记,仍然在培养写作兴趣上下功夫。主要是要求学生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哪怕只能写一句完整的话也行,要求无错别字,语句通顺即可。例如:今天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要写出为什么得到表扬,是自己表现好还是做了什么好事,当时的心情怎样……这样鼓励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行写出来,随时随地写,随时随地交,只要有写就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学生经过努力,把自己的“杰作”交给老师,总是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为此,作为低年级教师要怀着一颗童心,采用不同的标准批改他们的作文。有时甚至不惜用“放大镜”去寻找作文中的闪光点,并满腔热情地加以肯定。还可以开辟“小作家园地”,把一些精彩的日记、短文“公开发表”,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开源拓流,积累写话素材

  ()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写话素材。

  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是好动,开展各种活动正是适应孩子的心理特征,又能为打开学生的写话思路服务,因此可以采用开展各种活动的形式来训练学生写话。预先设计一次游戏、一项观察实验、一个课本剧、一个小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然后让他们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没有字数、结构的限制,只是要求:观察要仔细。如为配合学校艺术节及课本语文天地中的活动,可以在班里搞一次选拔赛。让学生准备一首自己最拿手的歌、一个优美的舞蹈、一个独奏曲目、一首诗歌朗诵等,表演给小朋友看,然后评出最佳表演奖。然后利用口语交际课时间让大家介绍自己准备节目的过程,其中家长给了你什么帮助,表演时自己的感受,或是看人家的表演有什么启发,然后用笔记录下自己最难忘的一刻。又如让学生自己亲手(下转第87页)(上接第88页)种菜籽,然后将每天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最后将菜苗拿到学校展示,与同学交流观察试验的感受,既培养了动手实践、观察和交际的能力,又培养了科学的试验态度。又如母亲节到了,布置学生回家为妈妈做一件事,然后让学生把这件事的经过、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想如实地说一说,再写下来。

  ()指导观察生活,挖掘写话素材。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章。”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的积累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准备之一。每个人的一生是自己的宝贵财富。从懂事之始,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五彩纷呈,只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感受生活的馈赠,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积累情愫,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信息资料库,那么学生再张口说话、举笔行文时就不用发愁了:写自己看到的秋天的美景;向大家讲述游览景点的过程;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续写喜欢的课文;向同学介绍自己知道的课外知识;写和家人一起卖水果;写每天最高兴或不高兴的一件事……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是五彩缤纷的,在写话的过程中,孩子们主动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还会进一步学会做人,成为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这也正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例如在教学第二册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时,春天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但一开始就让他们说说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春天在哪里?他们很可能会感到无从说起。因此,要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在生活中去真切感受春天的气息,去寻找春天在哪里。于是,孩子们就有了自己的发现,如“春天是五颜六色的”、“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春天来了,大地绿了”、“小青蛙醒了”、“柳树醒了,柳枝发芽了”……走进大自然,孩子们听到春天的声音,看到春天的美景,体验到春天的快乐,从而丰富了想象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写提供了鲜活的写话素材。

  ()结合课外阅读,积累写话素材。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略人家的经验,接受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中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由此不难看出,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哪一个过程不经过长期的训练都不会形成能力。但如果离开阅读,单独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自己喜闻乐见的故事同时,积累丰富的语言,为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还能提高阅读和写话能力。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更要注重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可以为学生创设较宽松的读书环境,动员每位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图书,开展“图书角”活动。学生课余时间可自由阅读,相互讨论、交流、朗诵。在大量的阅读中,还要要求学生把优美的词句摘抄出来,在学习、交谈、作文中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每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念自己所摘抄的词语,增加大家词汇的积累,丰富、添补“角”的知识内涵。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引导,从基础抓起,为学生创设写作条件,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条可行的“绿色作文”教学之路。让孩子们想写、愿写、乐写、善写,这是我们指导低年级写话的共同心愿。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 2011

  [2]刘显国《小学作文训练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