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与体会

【作者】 杨雪梅

【机构】 贵州省三穗县城关第一小学



【正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指导学生观察,获取作文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提笔常常无东西可写,无米可下。这是平时缺乏留下观察,没有注意积累作文素材的表现。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去获取写作素材:1、讲读教学,授予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我在讲读课上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2、习作练习,训练观察事物的思维。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观察方法后,要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培养观察能力,并通过练习来检验学生观察的效果,促使他们认真地观察,激发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结合各单元习作要求,实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3、写作日记,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为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可以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4、观察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注意让学生学会联想和想象。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观察能力强的同学都爱动脑筋,而爱动脑筋思考,爱产生联想的同学往往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样的学生在写作时不仅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容易写出好作文。 

  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的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比如在新学年初,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课间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东西。教师可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的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老师也想买一样学习用品送给小妹妹,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一下子来神儿了,有的推荐书包,有的推荐铅笔盒,还有的推荐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把向老师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比如说出物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用途等。孩子们一下子沉默了,说不出了,但是,机灵的孩子马上认真的观察起自己的学习用品,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并且说得很详细,因为他们都希望老师能买到和他们用的一样的学习用品。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再巧妙的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一篇《我的学习用品》便轻松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强化阅读,丰富写作语言 

  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为此,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每一周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建立阅读、诵读、对话三级阅读课程体系:阅读即可对时事新闻、报刊杂志、网络的阅读;诵读即可对古诗词、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对话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大师进行对话。读是写的基础,没有一定量的“读”,就不会有“写的欲望”。 

  四、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

  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过程:审题、确定中心思想、搜集材料、布局谋篇、语言表达、修改文章等。比如审题,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1)审清范围。包括时间范围、地点范围、数量范围、内容范围、对象范围等方面。时间范围:即题目中有限制时间的词,它规定了是写过去、现在、将来或某一个特定时间。如《难忘的一件事》中“难忘”就规定了只能写过去的事;《愉快的节假日》就只能是“节假日”;《寒假记事》时间就只能是寒假。又如?地点范围,即题目中有限制地点的词,比如《家乡新貌》中的“家乡”;《校园一角》中的“一角”;《放学回家的路上》中的“路上”。 内容范围,即题目规定的是写人还是写事,是写事还是状物。比如《我的妈妈》规定是写妈妈这个人;《一件有益的事》是写这件事做了后对别人或集体有什么利益;《清晨的校园》规定了重点要写景。对象范围,即题目规定的写作对象是谁。比如《我的爷爷》规定写“爷爷”,《粗心的爸爸》,对象是爸爸。?2)抓准“题眼”。“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它能集中的反映题目的范围、重点和要求。所以审题要抓“题眼”,如《我爱家乡》题眼是“爱”;《小明笑了》重点要写为什么“笑了”。(3)确定意义,即立意。有些题目具有象征意义,这就要求写作文时认真审察,弄清写作真正的对象。(4)分解定位。作文的题目,有的是词,有的是词组或句子。对于较长的题目,可用先分解、后定位(确定中心重点)的方法进行分析指导。

  五、多用激励性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学生作文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读懂、读精课文,分析、探讨作者的写作技巧,获得与他人和前人不同的独特的见解,形成求异思维品质。学生作文中只要有一点求异思维的思路、语言,教师应该给予分析指点、表扬鼓励,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要特别重视学生作文中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独树一帜的见解,这是学生形成主见意识的幼芽,教师应该加以保护和培植,鼓励学生求异创新。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学生作文水平才能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