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汪 林
【机构】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合肥新城高升学校
【摘要】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而让学生有兴趣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有收获是课堂有效性的体现。【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目标;有效教学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信息传递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效益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让数学课堂彰显其独特的魅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都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
一堂课、一道题到底能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什么才是这堂课、这道题的真正重心所在?什么才是学生希望通过这堂课、这道题学到的?教师在备课之前必须思考、构思讲解这道题、这堂课的方法,如何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从而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想得更多、延伸得更广,我们在备课之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
二、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能否与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两个方面。教学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及学生对教学过程理解的深化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学生,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样的知识点,同样的目标,不同的方法肯定会有不同的效果。相比之下,我们都知道,死气沉沉的课堂效果肯定没有活跃融洽的课堂效果好,创设新颖的课堂肯定要比平凡单调的课堂效果要好。而且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有的学生希望听到知识容量大的课,而有的学生就喜欢老师“吹牛”,将知识贯穿在轻松幽默的语言中。不管怎样,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主体参与”应当是学生的一种积极自觉的自然行为,学生没有参与,就不能出效率。“强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
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创设情趣盎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既不担心“张扬冒尖”,又不害怕“失败丢丑”,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从误入歧途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
数学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放弃,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口味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学生群体参与互相启发所产生的互补、互促效应是个人单打独斗无法比拟的。
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过去在教学中一方面由于我们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另一方面不少独生子女受社会上下不良风气的影响,自制力差,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和信心,心理素质较弱化……所以,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首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听课、愿意积极配合。有一次,我在班上表扬了一个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自此以后,他就非常愿意学数学,其他科都不学,就只学数学。后来我又适时点拨他一下,慢慢地,虽然成绩依然很差,可是行为习惯好得多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能听到更多学生真实的意见或者真诚的心声。我平时与学生的主要交流方式就是与学生的信件交流,因为我坚持每封必回的原则,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把他们的困惑与心事和我交流。从他们身上,我了解到了很多学生的真实感受,我也学习到了很多他们真诚的优点,对我的教学是一个直接的促进。很多感人的东西都从我与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中释放发掘出来,这种良好的关系也让他们的数学成绩有了较大提高。
五、引导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教学实践中,正是由于问题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学习显得犹为重要。每节新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的主要区域,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实现真正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没有问题就寻找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多地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这种做法可以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当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施以援手。例如,有一组学生深感城市交通阻塞和混乱情况严重,为了调查这一问题,不惜用整个周末的时间在街上统计车流情况,最后作了《用数学方法解决城市道路布局问题》一文,文中用频率统计表和频率分布折线图论证一天中不同时间交通阻塞情况,通过道路两侧障碍物和摊点与车辆的相关散点图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自行设计许多改进意见。观点明确、立意鲜明,使得所学“统计”一章的知识得到充分应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印象深刻、不易忘怀的数学结果。
六、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作为教学过程控制者的教师,就必须通过课堂信息反馈,促使教学恰到好处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和探求欲望能够在自己设置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从而呈现出教与学的最佳状态。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小结几乎是每节课都不能少的。的确,在一堂课临近结束的时候,全面总结一堂课的重点内容,回顾学习探究的过程,领悟重要的思想方法,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深化知识网络结构,培养学生能力,教师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课堂结尾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作解答,以造成悬念、预示新课,使新旧课之间有了衔接。例如立体几何中的“两个平面垂直的判断”一课,课堂结尾时就可以这样总结:“今天我们讨论了两个平面相互垂直的定义与判定,根据前面研究空间两个元素间位置关系的模式,下面我们就应该来研究两个平面相互垂直的性质了。课后就请同学们自己先来研究一下两个平面相互垂直时有哪些性质?”这样,学生一定很想知道这里的答案,急切地等待上下一节课,并为上好下一节课做好了铺垫。
叶圣陶先生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的完了。”所以,优秀的教师在教学结课时常常使用设置悬念的方法。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学习的期待。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以避免课堂教学中出现“低效”乃至“无效”等有悖于我们的教育追求和教学规律的行为和做法,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