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途径浅探

【作者】 张仲明

【机构】 贵州省惠水县断杉镇新场小学

【摘要】结合笔者从事近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如果把习作比作一只欲飞翔的鸟儿,那么语文实践活动就是鸟儿的翅膀。语文老师有计划、有步骤、有预设地组织一系列活动,为作文教学奠定基础,提供素材,埋下伏笔,无异于给习作课插上了展翅高飞的思维的翅膀。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酝酿习作。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途径
【正文】

      说起作文教学,大多数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都认为这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浅显,生活面比较狭窄,生活素材比较单薄,上起作文课来,更是力不从心,难于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和积极性,有时甚至把习作课弄得很僵,上成“挤牙膏”似的“头疼课”。常听到有的老师说:“我情愿讲基础,讲阅读,一遍不会我讲两遍、讲十遍,总有他弄懂的时候。但教作文我就没办法了,学生写不出来就是写不出来,你讲一百遍也不起作用。”这话一点也不夸张。要打破这种尴尬境界,结合笔者从事近20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如果把习作比作一只欲飞翔的鸟儿,那么语文实践活动就是鸟儿的翅膀。语文老师有计划、有步骤、有预设地组织一系列活动,为作文教学奠定基础,提供素材,埋下伏笔,无异于给习作课插上了展翅高飞的思维的翅膀。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酝酿习作。

  (一)开展感恩活动,让习作充满真情

  小学生的习作内容,归纳起来不外乎写人、叙事、写景、写感、写想象这几类,重点又在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我们都知道,作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品味生活,增加见闻,积累素材是非常必要,也是必须的。

  1、感恩亲情,抒写真爱。当学生看到“写身边的人,写身边的事”这类习作提示,脑子里第一感觉不是自己的父母亲人。我们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有缺憾的,甚至是失败的。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最初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并且一生都走不出父母的目光。但这种感知是需要建立和培养的,对于不谙世事,懵懵懂懂的孩子们来说,他们从平常小事中是很难体会到那一份如山的父爱和那一份似海的母爱,他们需要情感上的启蒙。

  基于这种考虑,我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在每个学期都开展一次“亲情互动”活动。在活动中,要么家长和孩子们共同讲述最伤心、或最开心、或最费心、或最动心的一件事;要么家长和孩子把腿绑在一起合作参加竞走游戏;要么一家三口才艺展示……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加强了家校沟通,还串联了亲情,让孩子对父母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父母对孩子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并为学生今后写父母的爱提供了宝贵的素材,真可谓一箭三雕。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从妈妈讲的事情中,我方才明白了妈妈对我的牵挂,我也很后悔当时我跑出家门是多么愚蠢,多么不应该啊……”“我原以为,爸爸除了会干农活就不会做别的了,没想到爸爸的口琴吹得那么好,我真为爸爸感到骄傲……”看到这些真情流露,我们就像采撷到金秋的硕果,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2、感恩学校,抒写真情。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教育,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学校的一草一木,老师的一笑一颦,同学的一举一动无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打下烙印。对于一个心智健全的学生来说,应该学会感恩自己的母校,感恩自己的启蒙老师,感恩自己的童年伙伴。但对于这些21世纪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是小皇帝,是小公主,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很难理解并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良苦用心。不要说感恩,能不与老师或同学发生抵触和冲突就算不错了,叫孩子们写学校生活,抒发对母校的感激和留恋之情,无异于赶鸭子上架。如果老师平时没有培养孩子们的爱校情感,没有引领孩子们感悟师爱,体验友情,孩子们没有一定的感情积累,大部分学生是无法下笔的。

  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设计“感恩母校”系列活动:开座谈会,请从学校毕业的知名人士回校讲述母校的光荣历史;请老师讲述一些得意门生的成长经历;观看一些名人尊师重教的纪录片;做一些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游戏……这些活动能启发学生以校为荣的自豪感,升华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叙写学校生活,抒发师生情,同学谊铺路架桥。渐渐地,在批阅学生的习作时,我们读到了这样的句子:“校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我们是花园中最美的花朵,老师是撒进校园的第一缕阳光。我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茁壮成长……”“我们的学校是一道迷人的风景线。老师忙碌的身影是最动人的图画,同学们欢快的笑声是最动听的音符……”“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将以我为荣……”由此可见,活动成了学生习作的灵感源泉。

  3、感恩自然,抒写大爱。现在的孩子,大多数被电视、游戏、玩具等束缚了视野,不大钟情自然,醉情山水。他们说起游戏来头头是道,说起歌星来眉飞色舞,说起名牌来滔滔不绝。如果说起花开了,说起叶落了,说起雪飘了,恐怕没有什么触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叫他们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美化环境,无异于剃头担子——一头热。所以,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中,我们带着学生爬山,带着他们调查家乡母亲河的现状,观光家乡名胜古迹……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为写景和写环保的文章作准备。一旦写到自然,写到环境,稚嫩的笔下也有流畅的思绪泉涌。

  ()开展读书活动,让习作浸润书香

  “不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的道理,“不会阅读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学校也好,班级也好,个人也好,要有所积淀,有所阅历,有所发展,必须大兴读书之风。我们谁都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但真正把读书当做学校生命的存在方式的又有几许?书读多了,表达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我们要创造条件、创造机会给学生读书。可以每学期举办一次经典诗文诵读大赛,每学年举办一次读书节活动等。学校要倡导师生共读一本书,共议一段话,共评一个人,把学生的兴趣爱好转移到书本上来。不难设想,当孩子们手不释卷之时,我们的习作也就迎来了引经据典的书香飘逸之时。

  (三)开展科技活动,让习作走进求真

  叶圣陶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怎样“求真”?我们认为,这个过程也蕴藏在一系列科技活动中。学生在饲养蚯蚓的过程中,发现了蚯蚓的生长规律;在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中,记下了种子破壳所需要的时间;在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中,孩子们一步步走向求真,走向求实,走向探索,走向真理。在记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已经把科技小论文的素材扎根在学生的心中。

  综上所述,开展一系列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活动成为习作的一种帮助,一种给予,一种体验,是习作教学上的一种智慧。这样的活动,能激活学生作文的思路和文路,丰富学生的情感,放飞学生的想象,为学生作文提供第一手生活素材,为习作插上飞翔的翅膀。因为有素材积累,学生作起文来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提起笔来,思如泉涌,厚积薄发,这样的作文课,自然成了孩子们的创作乐园,孩子们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教学生作文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作文需要体验,需要创意,需要表达,需要热爱,老师们要有步骤、有计划、有创意地进行作文教学。我们认为,立竿见影的作文速成是教学上的神话。一个语文教师对待作文教学要像一个工程师对待一项复杂伟大的工程一样,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做教学的研究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情感,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自在的作文环境,让孩子们走进丰富多彩的活动,走进愉快作文的天地,勇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引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作文并能写好作文,是我们心中最美的职业愿望。在这条路上,我们将孜孜以求,寻找远方那一片更加迷人美丽的芳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