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严中有爱严慈相济

【作者】 黄 娟

【机构】 陕西省礼泉县新时中学



【正文】

      班主任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是学生到校后的第一责任人,是学生所有活动的目睹者与知情者,是学生在校最怕而又最亲近的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像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如果你把你当作一位母亲(父亲),那你又何愁你的孩子跟你处不好关系,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期冀发展呢?

  没有哪对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出人头地。带着这么一种希望,,我们自然会对孩子严格要求。班级工作也是如此。面对一群孩子,如果不是“严”字当头,孩子们怕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无组织无纪律,也就谈不上有什么作为了。每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让学生熟悉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谓规矩,也无非是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而班级的规章制度因人而异,因班而异。这就需要班主任对新班有一个较全面较透彻的了解。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思想、性格和家庭情况,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上学期,我新接手了三(1)班的班主任工作,说实话,我刚从村小调入中心小学,可以说对这些学生是一无所知。怎样了解这些学生呢?我首先通过与老班主任的交谈来了解一些情况;其次建立家访联系卡,通过与家长的电话联系,或上门家访等一些工作,了解一些学生的家庭及教育情况;再次,在开学初的几周里,频繁地接触学生,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样,对整个班的学生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之后,召开班会课,集思广益,民主集中,制定出适合本班实际的规章制度。然后我适时告诉学生,以后一定要严格遵守学校与班级的规章制度,否则就算违规,要受到处理。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个严格的班主任,以后要严肃对待事情学习与生活中的每件事,万不可掉以轻心。学生思想上有了这么一层认识之后,做事自然就会“三思”了。可事情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尽管有了班规的限制,虽然一些违纪现象不会大批量地出现,但其中不免也有个别学生或由于疏忽或调皮违规了。对于一开始出现的违规现象,我们更要认真对待,万不可姑息迁就,否则会给学生造成一种班主任说话不算话的感觉,以后就不好管理了。

  严,不等于不爱;严,是出于真爱。已经做了父母亲的人都熟悉这么一种感觉:你的孩子既爱你,又敬畏你。爱中有敬,敬中有爱。如何来使我们班里的孩子跟班主任之间也有这种亲密感呢?不妨思考一下,我们做父母的平时是怎样对待子女而让子女有这种感觉的。那就是我们的“严”中有“爱”,我们是“严慈并用的”。

  那么,爱是什么,什么是爱呢?在与孩子们日复一日的接触中,我渐渐明白了什么是爱。爱无须用华美的语言去妆饰她,爱体现在与学生的一个个具体的小故事中。

  “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教师的爱就像温暖的阳光,孩子们就像绿叶,每一片绿叶都渴望阳光的沐浴,尤其是那些有残缺叶子,它们更需要阳光。教师爱学生,一般来说,对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是容易做到的,而对那些顽皮的、智力较差的学生就难说了。其实,越是这样的学生越需要我们去亲近和关爱他们。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为教师应当有“偏爱”。当然,这里的“偏爱”爱的不是那些优等生,而是那些所谓的“后进生”。每个孩子都迫切渴望得到欣赏和关注,而欣赏和关注对于优等生来说也许是轻易就能得到的,对于后进生来说却往往难如登天。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一次善意的点头,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都会像一场及时春雨,给予他们无穷的力量。

  一位名人说过:“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一个班主任要得到学生的信任、理解和爱戴,要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固然重要,但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的心灵产生碰撞,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更为重要。亚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要放下架子,改变居高临下的状态,“蹲下身子”与他们相处,我们要真心对待学生,用笑脸赢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如果我们老师在学生面前摆架子,动不动就抓小辫子,训斥学生,学生对老师就只有畏惧感、厌恶感。曾经遇过这样一个学生,不完成家庭作业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我反复教育过他多次,终于有所见效,他慢慢地会完成作业了。正当我为他的进步窃喜时,他又原形再现了,一连几天我又没见到他的作业。我想对他先冷处理,看看他自己会不会主动地来向我解释,可是……终于在第三天我忍不住大发雷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细数他的种种罪状,以及老师对他的忍耐、希望和失望,最后以一句话终结:像你这样的学生,老师花了这么多的精力来对你,你还这样,不如回家算了,免得爸妈伤心,老师生气。谁曾想,他竟然背着书包低着头就真的回家了,留给我一个倔强却又似乎无奈的背影。我不禁愣住了,这节课也没能好好地上,满脑子想的都是“我这样对吗?我不该这样!”。事后,我才了解到,当时的他生活正处于徬徨焦虑之中,母亲早已不在,而父亲又居然荒唐地扔下他跟奶奶生活,去一个什么地方“倒插门”去了。想想,当时的他是承受了多大的煎熬呀,这样的事他不能也不想向别人诉说,生怕诉说的结果换来的是或同情或嘲弄的目光,只好憋在心里独自承受,而我又不问清楚状况劈头盖脸地数落他,更让他觉得雪上加霜。这件事给我的触动极大,它使我学会了冷静地处理班上的问题,善待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会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征求学生对班干部及老师工作的看法,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他们的老师就像自己的朋友一样。真诚的付出换来了学生对我加倍的回报,也赢得了学生对我的尊重、理解和爱戴。我现在已调离了那所村小,但我教过的已毕业去初中就读的学生们还经常来我现在的中心小学探望我,陪我聊天,这无不让我感到作为一个教师的骄傲。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明白了:班级管理必须严格,但严不代表不爱;班级管理必须有爱,但爱不是姑息迁就。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严”与“爱”的尺度,严中注爱,爱中深严,那么,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