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策略的探究
【作者】 夏厚勇
【机构】 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教育管理中心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崇尚知识,崇尚教育的精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扬,优质的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求的对象。优质的教育来自优秀的学校,优秀的学校来自优良的管理。学校管理是个常议常新的问题,在这以人为本的新时代,如何将以人为本的时代理念渗透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建设中去,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科学合理地安排集体备课、搞好形式多样的公开示范课、创建团结和谐的教研团队,使整个教学团队在“和气、和睦、和谐”的气氛中工作学习,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将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下面我从几个侧面谈一下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
一、科学规范的集体备课
首先,学校每学期都要使教研组、年级备课组在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的基础上制订各年级的教学进度计划表和教学计划,然后教研组做出适合本学期的总的教学计划,同时定期评估组内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求老师们按照教学常规及时组织教学质量分析与反思。
要有严格的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固定两节集体备课,在集备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一人主备,其他人补充,自由发言。在备课中要遵循五步备课法,即:总体规划—分工设计—集体讨论—个性完善—全面共享。
为了更好地建设共享电子教档,要引进了实验区优质课实录和教学设计的新课程资源,避免做简单重复的劳动。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组内教师共同研究,分工协作,具体要求每位教师在新学期上课前,至少建成1~2个模块的共享电子化教档,使每位教师在进入新课程初期,就能站在优秀教师的肩膀上去备课、上课。电子教档的制作可以采用Word、PowerPoint、网页等多种形式。
第一步为总体规划:依据省、市教研部门的集体备课精神,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各学科中心组成员以及各学科教师协力制定学年课时计划、模块教学计划,确定好总体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时间、实施步骤与措施等。
第二步为分工设计: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把备课任务明确到各个任课教师,落实各自的任务。具体分工时,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申报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每名教师根据分工要求,选择有效的教法,明确如何能教的更清晰、更有趣、更高效,如何能让学生学的更轻松、更主动。最后把各自精心设计的内容,上传到组内共享区间。这种分工协作由以往的一周每人设计二到四节课,转变成一周每人设计一节,突破了备课量大的困扰;这样,教师由以往的节节都投入精力,仓促中难出精品,转为今日的集中一点,深挖一节,精益求精,达到出精品课的目的。
第三步是集体研讨:利用每周两节课的集体备课时间研讨,由设计者主讲设计思路,集体围绕设计的内容、教学目标的确定、策略与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习题的编制等方面进行研讨和重构,最后集思广益形成完整的电子教档。这种完善不单是立足于设计者自身的完善,而且是群策群力,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一次集体备课,大家都有很大收获。使教学设计内容变得厚重了,更有共享的价值了。
第四步个性完善:每位教师在使用共享电子教档前,根据所教班级的特点,学生的状况,教师的教学风格,在“共性重点”的基础上,加强“个性的重点”,形成重点突出、个性鲜明、实用性强的电子教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第五步全面共享:将重构的电子教档置入教师博客网,形成一个单元或一个模块的完整电子教档,实现全组教师共享。三年级老师回到一年级就可以使用现成的设计资源,就能站在集体智慧的肩膀上备课、上课了。并且由他们进行二次开发,进一步完善丰富共享电子教档,使电子教档形成良性循环。
二、严肃认真的公开示范课
教学中,要进行每月一次的公开示范课,上公开示范课可以一举多得。
一是可以促进年青教师的快速成长。在上公开示范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教学中的不足,完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是促进教师在教学中更加精益求精。每一次的公开示范课都是举全组成员之力,共同参与设计,共同修改完善。也是组内成员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教态是否得体,语言是否精确生动,环节是否充足,释疑是否准确到位,内容是否充分,教材分析是否恰当,教学设计、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多媒体课件是否美观实用等等,都是大家关注完善的环节。力争让每一节常规课都有公开课的效果,每一次公开课有常规课的感觉是我们的目标。
三是促进组员的团结,增强团队意识。在共同准备的过程中,组员彼此会更加了解,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自然进行分工合作,互相之间会更默契。
三、创建团结和谐的教研组
教研组是学校最基层也是最前沿的教学组织,它的发展和作为直接关系到一线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和学校的未来和发展。作为一个团体,最重要的是它要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理念。为此我们确定了“顾全大局、工作为先、整体一盘棋”的总体思路,统一思想认识。把“和气、和睦、和谐”作为我们处理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一条纪律,即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要“和气、和睦”,在工作的价值取向上要“和谐”。
教研组和谐的氛围,表现在教师在困难面前的勇往直前,互相支撑,共渡难关;表现在荣誉面前的互相谦让;表现在老教师的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尽心尽力,创造机会;表现在青年教师的努力钻研业务,踏实工作,认真做人。
温总理倡导教育家办学,让内行来办学、来治学,才能更符合与尊重教育的规律。一所好的学校,要让更多的专家型教师走到办学与治学的前台来。这就对“名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为他们的眼界决定了学校的境界,他们的思路决定了学校的出路。
学校管理决策的成效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进程。学校管理者不仅要把决策作为一门科学,还要把决策视为一门艺术,要用科学的精神做决策,用艺术的眼光看决策。只有正视学校管理决策的时弊,并对这些弊端进行对策研究,提出卓有成效的措施,才能成功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