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幼儿应该从小就培养环保意识

【作者】 张云琼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黄丝幼儿园



【正文】

      孩子是我们每个家庭的未来,更是国家的未来,对孩子加强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幼儿应该从小就培养环保意识。

  一、利用优美的环境教育幼儿爱护环境

  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就是一种适宜的环保教育,幼儿园生活环境首先要做好绿化工作,创设良好的自然环境,并设立提示牌布置有关环保内容。如:小草是我们的朋友,请爱护它;美丽的环境我们的家;在垃圾桶上标有:你不要的都给我。还可利用散步、户外活动等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拉近孩子与大自然的距离,增强孩子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万物生长离不开好的环境;自然也是孩子环保教育最直接、最生动的场所,通过经常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在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的怀抱中让孩子自己去看、去闻、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环境的一分子,自己无时不刻都不能离开生存的环境,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环保情感态度的同时,也有助于孩子情商的培养。

  二、让幼儿喜欢身边的环境

  幼儿的环境是一种自在的环境,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而幼儿的教育环境是一种按一定目的重组的环境,只要组织得合理,其影响作用总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为最后归宿的。

  1、创设新奇的环境,引起兴趣

  外部的世界对幼儿来说,太陌生,也有太多的“未知”因而“好奇”、“好问”、“想知道”成了幼儿的天性。

  幼儿特别喜欢新鲜、奇特、经常变化的环境。这种环境不仅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而且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参与环境的热情,并在环境中不断地吸收新知,促进心理的发展。在设计环境主题,首先考虑幼儿感兴趣的,新鲜的,能够经常变化的。如班上设计的楼房,以颜色鲜艳、让幼儿共同装饰、可以更换相片为主,能经常吸引幼儿来这里看一看、摸一摸、讲一讲。幼儿能通过这些去感受自己家,体现对自己家的喜爱。幼儿通过喜欢自己的家,去感受身边的环境是很美好的。

  2、创设可操作的环境,让幼儿溶入环境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23岁的幼儿就有许多“手舞足蹈”的身体活动。他们正是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接触、了解和认识环境,并从中发展自己的经验并发现自我的。喜欢活动的幼儿,并不满足于“欣赏”环境,而是满足于“操作”环境,甚至“破坏”环境,使自己成为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幼儿最喜欢就是操作活动,环境的设计应同时要考虑可以让幼儿操作的。如认识不同种类的水果。在课前设计几棵不同种类的水果树,水果树上的水果可以扣钮扣、可以按按钮、可以粘贴等,在活动中就能溶入在家旁,有几棵水果树,能经常自己去摘水果吃,一边摘水果、一边认识水果、一边能发展幼儿的小手肌肉。在摘水果的过程也是让幼儿去感受环境的过程。

  3、开展虚拟的环境

  幼儿的想象等新的心理活动开始出现,并随着言语的发展和表象、经验的丰富,逐渐发展起来,于是“好模仿”成为他们心理发展的一大特征,游戏亦逐渐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随着幼儿掌握及运用实物活动的技能和独立性的提高。在活动区里应设计能让幼儿去模仿的地方,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我们是环境主人。如在活动区里,设计的娃娃家,这里是幼儿自己模仿大人的好地方,能模仿大人关心自己那样,去关心布娃娃,去体验活动中的乐趣。

  通过以上几点,幼儿能溶入环境里,喜欢身边的环境,关心身边的环境,成为环境的主人。喜欢环境才会乐意去保护环境,才能更好的开展培养幼儿的环保行为。

  三、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起

  培养幼儿的环保行为,就要从生活上的每一件事情开始。。幼儿刚来幼儿园,生活和卫生习惯还没有形成。吃饭会丢饭粒、洗手时会浪费水、浪费纸张、讲话大声,做事情会发出响声等等。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去指导幼儿的生活和卫生。同时通过儿歌、故事、歌曲、游戏去体现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不能再生的和不要缺少的资源。同时也要知道不能小看噪声污染。噪声会影响别人的生活和学习。认识垃圾会污染空气,应尽量减少垃圾量,为环境减轻负担。有垃圾就要丢到垃圾筒里。例如在六一活动中,我们级开展了“做个健康的好宝宝”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能让幼儿表演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是怎样洗手、怎样爱清洁、怎样处理垃圾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深了对习惯的培养。只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才能更好的培养环保行为。

  四、接近大自然,体现植物、动物就是我们的好朋友

  崇尚和回归自然是人类的天性,幼儿也不例外。让幼儿感受树木、小草、花朵、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相互依存才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之道。因为我们生存有关的各种事物都要依靠地球的万物生灵,都来自地球上的山川、河流、森林、土地、海洋。即使煤和石油,也是来源于埋藏在地下的动植物尸体经过上千万年的地壳运动形成的。人类的生存的确离不开大自然。

  开设环境感受自然的美。在课室里,可以设计一个观察区,这里可以让幼儿自由的观察小植物、小动物,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植物、动物是怎样生存。除了在课室观察还不够,还可以带幼儿到幼儿园里的种植区、幼儿园外的社区去观察植物。让幼儿认识到我们要生存就要和动植物们和平共处。通过接近大自然,才能够让幼儿了解自然、了解动物、了解植物等。才能让幼儿真正成为植物、动物的好朋友。

  五、注重把环保教育延伸到家庭、社区生活之中

  提高环保意识,参与环保活动,也是每个家庭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教师要引导幼儿从生活小事做起,与家长共同做一些环保小事,如在外就餐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收集废旧挂历纸做手工材料或用反面画画;外出游玩时不乱丢废弃物;节约水电,养成洗衣、洗菜水二次使用的生活习惯……从小事做起为环保尽力。

  当今社会上,大家对环保也越来越重视,鼓励孩子参与社区中一些环保活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垃圾的不同性质特点,知道各种标志的垃圾分装桶,了解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废旧物品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让孩子们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习惯。

  爱孩子就要给他绿色的未来,爱孩子就要教他懂得环保,并和他共同保护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孩子是未来的主人,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