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浅谈

【作者】 冯宏飞

【机构】 新疆巴州博湖县博湖中学

【摘要】初中数学已被公认为一门基础性强、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的学科。进入初中,有一部分学生就开始对数学产生害怕的心理,随之会产生厌学情绪。但是它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在升学考试中它绝对是一把利器,而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为了孩子们在未来的道路多一个选择,我们就有责任帮孩子们打破现状,学好数学。怎么样才能教好数学呢?下面我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数学;经验方法;培养
【正文】

      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做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值得借鉴、推广。但我们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我国现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笔者在此粗浅地谈谈在数学教学方法上的一点认识。

  一、打好基础,训练技能

  我国的数学教育较之于外国的优点是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数学计算、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这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应用能力所必须的,是必要条件。因为解决任何问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做保证。当人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试图去解决时,必须把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当发现已有的知识不足时,就必须学习相关的知识,训练相关的技能。应该看到知识和技能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提倡问题解决的时候更应该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创设情境,活跃思维

  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因此,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讲初二几何“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向同学们亮出11米长的竹竿问:“同学们,能在不用刻度的情况下,迅速将这根竹竿五等分吗?”这样一来,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对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究活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鸡,事倍功半。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语言幽默、态度和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在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一边板演,一边给学生总结了口诀“先脱括号,后排队,分别相加,再相减”。

  2、启迪思维、巧设提问。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读者,唤起他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像。例如:讲指数时,让学生猜想:将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50次将有多厚?学生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思考并逐一解决,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化难为易、深入浅出。教学中,教师如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比较直观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例如,数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讲数轴前,先介绍温度计,再由温度计抽象化成数轴。绝对值是学生很难理解的一个概念,他们大都只是机械地记忆当a0时,|a|=-a,但当x2时,却不会化简|x2|。因此,教学时,我以具体的数来判断并加以引导,如当x1.9时,|x2|=|1.92|=|-0.1|=-(-0.1)=0.1,当x1时,|x2|=|12|=|-1|=-(-1)=1。由此推断出:当x2时,x20,因此,|x2|=-(x2)=2x。如此深入浅出的描述,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四、加强学生的练习

  对于数学课来讲,练习是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为目的的实践训练活动。学生从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巩固、复习,与实践没有结合起来,就会稍纵即逝。因此,对老师所布置的练习,必须按时独立完成,老师对练习也应及时批改。但在学校中,近几年来,抄作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使“练习”这一环节得不到真正反馈的目的。这主要是因为班上一部分中差生有一定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心,不爱动脑筋便采用抄的方法“做”练习。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教师可对中差生的练习在数量上和难度上放宽要求,或进行面批面改,增强他们做好练习的自信心,缩短他们和尖子之间的距离。

  学生的课内练习,课外作业,要做到少、精、活三个字。

  为减轻学生负担,学习的练习题要少,怎么越少越好。常言道:熟能生巧。练习太少,怎么能“熟”呢。“精”布置练习不仅要注意量,还要注意质,要敬心挑选,合理安排。“活”是指练习形式多样化,所涉及的知识每次都在新与旧的联系中再现。对优、中、差三等学生,可布置同样的练习题,但对中差生要求可适当降低。

  总之,课堂教学不能满堂灌,不能公式化,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要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的课题,它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常青;浅谈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0

  [2]魏祖成;王黾;让数学教学“材”源茂盛[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14

  [3]高惠琴;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06

  [4]武丽霞;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