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做——作文教学之根
【作者】 孙冬艳
【机构】 新疆巴州博湖县第一小学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纵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的确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每逢作文课,不少学生或愁眉苦脸,无可奈何;或一筹莫展,叫苦不迭。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关键词】写作素材;知识积累;生活积累
学生“作文难”这一现象的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生活积累。“作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如果让同学们学会从生活中撷取、积累写作素材,并运用于作文实践,作文自然就不难了。
一、生成观察资源,培养观察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新课标中首度提出的新型课程,具有鲜明的活动性,该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动手、观察、体验、思考,从而发现和解决问题,认识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置身于丰富而精彩的现实情境中,置身于观察资源的海洋,教师及时地提醒和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获得丰富地体验,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水平。
比如开展“春天的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春天,了解春天,描绘春天,赞美春天,以此感受春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并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活动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如描写春的文章、古诗、歌谣,春天与动植物及人们的关系等知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知”春。
在活动中,首先以“我知道的春天”为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春天。然后组织学生春游,到郊外“赏”春,在春天里赏花、放风筝等,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感受深的景色可以拍照留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春天里各种植物的生长变化,花儿的颜色、姿态,小动物的活动等,而且要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多种角度观察对象,细致把握客观事物的特征。同时边观察边揣摩,及时把观察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养成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只有在活动中不断训练观察能力,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观察的才能,才能确保活动收到好的效果。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同时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丰富生活经历,丰盈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跟说话完全一样。”可见,习作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习作应扎根于生活中。学生所写的习作,可能来自于对生活的某种感悟,可能来自于对文本的理解,也可能来自于自我心灵的某一次对话,通过习作,将自己的思想流露出来,感受诉说出来,情感宣泄出来,与人交流,从而引起的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智慧的交锋。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习作的趣味。
1.在生活中感悟
“生活处处皆文章”,留心生活,一件件极其平凡的小事就会鲜活起来,一幅幅极其普通的画面会生动起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把孩子的目光引领到生活当中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趣,让他们的心灵在生活中自由地徜佯,尽情地放飞。这样,他们才能从生活中吸取到鲜活的东西,抒写出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这些感悟与理解可能是肤浅的,甚至是稚拙的,但这毕竟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对于他们的成长是很有意义的,是应该值得倍加珍视的。例如,我们曾开设了“生活体验”系列习作,让学生亲历生活,获得体验,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生活习作的本质。有一位同学经历了家务劳动后写道:“学当小保姆带表弟,虽然只有短短半天,却真正体会到了当年妈妈带我的辛苦。如今,我长大了,觉得应该多关心妈妈,等父母以后老了,不能照顾自己时,我也要多陪伴他们,为他们晚年生活多做出回报。”
的确,生活是一本无字书,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引领学生用心去读它,就会产生许多感悟,进而收获成功,收获喜悦。
2.在实践中发现
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看出并且通过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上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在平时的学校和家庭生活中,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例如,在学校写同学与老师的交往;跟爸爸妈妈去菜场买菜;在集市上看人怎么做买卖,怎么讨价还价;星期天出门游玩或逛书店等。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儿童的精神是愉悦的,思维是敏捷的,记忆是最牢的,写起作文来也就变得轻松了。
通过这些活动,告诉孩子们:生活中有好多是我们还未曾知道的东西,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就会发现它们,了解它们,我们用笔把这个发现。
三、在阅读实践中积累,奠定习作基础
习作其实是一个人的生活积累、语言积累、知识积累的结果,要不古人怎么会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博发呢”。所以我们主张写作先打好基础,要养成多读书,勤观察的好习惯。多读、熟读、精读,搜集好的词句,丰富自己积累,这样习作时才会出口成章,得心应手。因此,在生活中,要引导学生多看报刊杂志,有益的课外书,优秀的习作、背诵经典古诗词等。在读后还可以进行交流,并促进信息情感的沟通,为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作文难的病根之一是缺少生活积累。很多学生的作文写好以后,教师看了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为什么?因为在学生的作文中所写的东西换来换去就那么一点点资料。对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它让孩子们养成了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学会了甄别和筛选材料,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审美能力,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让孩子拥有了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并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地参与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利用为我们开辟了一个作文教学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