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

【作者】 晏定慧

【机构】 贵州省瓮安县草塘中学

【摘要】在高效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效”很重要。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的高效率的学生学习取得了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改革;高效课堂
【正文】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后,化学科课时大大减少,但教学任务依旧,因此实现教师高效教,学生高效学,就显得格外关键。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真正上好一节高效化学课呢?以下就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肤浅认识。

  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科学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促进学生获得全面高效的发展。因此高效课堂应当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高效,二是学生的高效。

  一、教师的高效 

  1、科学充分的课前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新的《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都作出了科学的规定。所以,要研究好《课程标准》和《教材》,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定位要难易适中,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孔子兵法》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备课的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研究战略战术。

  化学知识绝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或者单纯的线,它应该是网络式的,前后联系内容丰富多彩。故教师备课时,不能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缆众山小”的感受。关于教学方法的设计,应与学生的个体情况结合起来,孔子说:“因材而施教”,所以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它是根据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的,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对于教辅材料的应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做到有增有减,因为过多过难的知识和习题不仅使学生多做无用功,还增加学生的挫折感和失败感,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沟通和交流是课堂教学的永恒的主题,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参与,都是通过教学语言传递的。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有艺术性,要充满活力和感染力。新课引入和情景设计要新颖有趣,引人入胜。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例如Na2O2H2OCO2的反应可以设计成“滴水生火”和“吹气生火”的实验,再以问题为线索,力求实验与思维有机结合,问题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之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习效果。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彻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由以往的“演讲者”向今日的“导演”“角色”过渡,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学生的高效 

  1、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包括教材预习,学案前置使用等。有效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能抓住重点,从而达到攻克难点的目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我们每天必须给学生安排具体的预习任务,这样老师才会教的有效,学生才会学的高效。   

  2、指导学生养成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上指导学生要专注听、勤思考、多提问、多参与,力争做好“五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口到”“脑到”。要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要让自己的思路与老师接轨。一个会学习的学生必须要抓住课堂,只有将知识理解于课内,才能灵活应用于课外。一个连基本的知识都没掌握的学生是谈不上提高而言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向课堂要效率。

  3、指导学生养成课后巩固的习惯

  复习总结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提高,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人的记忆力都有一个遗忘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要及时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记忆性的复习,即对基础知识的回顾;二是应用性的复习,即课后练习题。第二种类型的复习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之上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应用。所以应告戒学生万万不可眼高手低,应该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搞好自己的学习。 

  三、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意义

  1、高效课堂的构建,使原来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

  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2、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想中学”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议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答能力,“演中学”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

  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平等、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最理想的状态学习,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高效课堂改革是一个蝴蝶破茧、凤凰涅槃的过程。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是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