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也谈小学语文愉快教学
【作者】 张春梅
【机构】 贵州省三穗县城关第一小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认识的加深,课堂教学结构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以及时代对未来成员素质的要求,发展兴趣爱好已开始贯穿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探讨“愉快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操作方式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所谓“愉快教学”就是从语文特点出发,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不断获取新知识,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对学生进行“愉快教学”,使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那么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力也就有了保证。因为兴趣是学习的能源,它和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识过程等是密切联系的。显而易见,若对学生进行“愉快教学”就能克服学生兴趣上的缺乏和情感上的饥饿,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获得知识的满足感,从而使他们从心底里热爱语文学习本身。
一、巧妙设计导入新课
在阅读教学法中,导入新课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如果一开始就鲜明生动、引人入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方式多样,可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挂图,让学生看图审题积极思考。例如,教学《秋天》一课时,教师可先出示挂图,巧立悬念,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插图,在用恰当的词语连起来说一遍,打开课文,进行对照,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入课文,进行文章内容的学习。也可从生活实际入手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授《桂林山水》时,根据内容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经常出去旅游吗?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哪里的景色让人流恋忘返?同学们知道山水美景居天下第一位的是哪里吗?这样的提问调动了已有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激发学习兴趣,轻松学语文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就是这个道理。语文教学的开篇引趣有以下几种:(1)审题入手,开门见山。这是一种直接导趣,诱发学生好学的方法。教师直奔主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乐趣。(2)描摹开始,创设情境。情感只能产生于一定的情境。因此,新课开始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去创设情境,酝酿气氛,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出某种情感。(3)巧言悬念,引起注意。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教师巧立悬念,可以激起学生探究底细的兴趣。(4)介绍背景,作好铺垫。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人、事描写迄今已久,且带着浓厚的时代特点。这类文章,教师应先介绍当时当地的情况,这样既为学生学习下文做铺垫,又引起学生对内容的兴趣,乐意学。
三、通过形象描绘,感受真情之乐
形象性是美育的主要特征。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加之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要认知语言文字还必须借助语言文字形成的生动的表象,并在形象的感染中受到教育。如学习有关描写民族英雄、仁人志士、科技精英以及同龄伙伴的课文,只有当学生一旦感受到这些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特征以后,才能从中受到应有的教育。否则,把握不住形象,所感知的仅是一串苍白无力的文字,就没有什么兴趣可言。可见,形象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客体,没有鲜明、具体的形象,学生心中就不会有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教学也就不能取得预定的效果。
四、通过习题训练,体验创造之趣
当儿童通过感受、欣赏美,并进一步对客观事物作出审美判断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因此,加强习题训练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根本保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习题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应用的好处,从而懂得创造之乐而积极创造。
常见的习题训练有两种方式:(1)课堂练习。提倡课堂多练习较之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结构是一种新教学观,它要求教师精讲多练,讲练结合,适当增大课堂教学密度,每节课至少穿插20分钟左右的课堂练习。练习的内容紧密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代表性,有针对性,有层次,有梯度。练习的形式富有情趣性,生动活泼,有口答,有笔答,有小组讨论,其间还渗透着游戏和竞赛的情致。(2)课外延伸训练。语文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往往会影响对有些课文的阅读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注意延伸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外结合、语文教学与社会活动结合,即配合课文,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便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兼收并蓄,拥抱知识之乐。知识的积累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俗话说得好:“知之愈深,受之愈切”。平时我们发现学生成绩呈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就是这个道理。应创设一定的条件,使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面临某种任务,在完成过程中不断培养其求知欲。小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形象思维强,逻辑抽象思维差,模仿能力强,独立创造能力较差。适度的模仿,学习别人的经验不仅应该而且必要。可让学生设置优美词句摘录簿,摘录平时课内外读书时遇到的好词好句,也使他们从中获得拥有知识之乐。开展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既可让学生得到充分发挥知识的妙处,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