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阅读教学左右逢源

【作者】 佴红梅

【机构】 新疆精河县大河沿子镇第一小学

【摘要】我们的阅读教学不应在山重水复的多项相关训练中踟躇不前,而是要在看图、识读、听说、写话的相关训练中左右逢源、柳暗花明。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左右逢源
【正文】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我认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实施以上目标的重要阵地。我们的阅读教学不应在山重水复的多项相关训练中踟躇不前,而是要在看图、识读、听说、写话的相关训练中左右逢源、柳暗花明。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1、阅读与看图相结合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说话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作为教和学的主桥梁主要借助文字来表达,而插图则是帮助学生理解文字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

  事实说明,优美的插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低年级语文阶段目标中关于阅读,其中有一项要求是“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项要求实际上是将课文插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予以明确定位。如在教授二年级上册《一分钟》时,有些学生对时间的观念不是很强,对偶尔的一次半次迟到也毫不在乎。那么,对于课文里的句子“元元非常后悔”就不会彻底地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课文中的插图。第一幅图元元追赶着汽车,冲着汽车招手,希望汽车停下来,而汽车已经驶过,这时元元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很容易就回答出:“后悔、懊恼、烦”等词语。第二幅图元元迟到了20分钟来到学校,我引导学生看图观察老师说元元时,元元的表情,理解他的心情,与刚才进行比较。学生回答:“此时元元更加后悔、懊恼。”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效地结合图画理解课文,突破难点。

  2、阅读与识字相结合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一般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集中识字是打包学习的方式,便于我们教师作为一个课堂环节进行。其实在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随文识字,或者是在打包学习之后,把重点生字的识读再做随文巩固。在大语文观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中,我注重抓住阅读教学的主线,相机导入生字认读。抓住这些语素,既巩固了识字,又便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识字教学有机地与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

  3、阅读与说话相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非常重视学生阅读与说话的有机结合。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好的课堂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吸取知识,而说话能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因此两者也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说话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这样的训练因时因境而发,学生进入快,收效高。

  以上的实例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后的说话练习可以依托阅读内容进行生发,便于操作,使学生易说乐说,事半功倍。

  4、阅读与写话相结合

  写离不开读与说,读、说为写打基础。在低年级,我们就要开始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学生借助读、说,才可学会写,这是一个学习的真理,也反映了先输入后输出的学习规律,这一规律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显得重要。低年级的孩子们要先有了因读和说留下的影像依托,才能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

  在写话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有的同学能像课文一样写五个小节,甚至更多,有的同学能写三、四个小节,还有的同学只能写一个小节。只要是学生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了,我都予以肯定。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写话热度,不至于丧失兴趣。为孩子的终身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5、有效开展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环节,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字自编小诗或儿歌。如《清澈的湖水》一课在拓展阅读环节我自编儿歌如下:“小洁坐游船,欣赏湖景美:两侧卷浪花,岸边鹰展翅,山石似海龟。湖水多清澈,映出蓝天美。山峦多变幻,小鱼在表演。香蕉皮一扔,美景被破坏,小洁很不满,企盼美景现。”儿歌既包含了本课的全部认读生字,又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形式灵活新颖,内容丰富多彩。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同时也符合语文课标整合的相关理念。学生既复习了课文内容又再次认读了生字,让识字交织着语言的熏染,让识字伴随着快乐阅读的体验。

  任何一种知识,一种技能的内化,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练习运用,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说,最好的办法仍是读书。因此,在理解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行阅读与课文配套的文章。这种迁移性的训练,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方法及时地加以运用,不仅培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立体目标得以实现和发展。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地钻研教材,联系小学生的实际,在阅读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听、说、读、写、中相互渗透,才会相得益彰,才能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左右逢源。我们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