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谈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审美教学
【作者】 肖 方
【机构】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甘溪乡茶园完小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意识的教育,是本学科性质所决定的。所谓的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和科学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的教育。【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审美教学
美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意识的教育,是本学科性质所决定的。所谓的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和科学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的教育。下面谈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几个方面。
一、利用插图,感受艺术美
插图是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些插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美育实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特点,结合课文,充分利用好插图资源,恰当的指导学生看图。如《山行》这首古诗就配的是一幅国画插图,它以“情景相生气韵生动”这一国画特点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嫣红满目,生机盎然的深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由此可见,教学中绘画知识不可忽略,能让学生感受到插图自身的艺术美。
二、创设情境,感受意境美
情境教学已成为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一种美育方式。“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上升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如教学《桂林山水》时,首先通过播放“桂林山水”的美景画面,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美丽山水”的审美情境,学生犹如走进了景色迷人的漓江。然后让学生在一首恬美的音乐、一段深情的语言描述中走进“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境,跟文本进行亲密的接触。这样,自然地把学生引向文章的情感世界,学生兴趣盎然地带着一种对“桂林山水”美景的憧憬和领略迷人的大自然风光的审美情感,自觉地、创造性地进入了审美的天地。
三、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对比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西门豹》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再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少年闰土与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少年闰土与少爷们进行比较,学生便会发现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而少爷们只不过一群孤陋寡闻、鼠目寸光的纨绔子弟。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诸如此类的优秀形象还有许多,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他们各具特色。而这些形象的美往往通过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赏析词句,品味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优美的文章,语言生动,表情达意准确细腻,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典范。例如,小学低年级《秋天到》就是以朗朗上口的儿歌描绘了秋天丰硕的景象,“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红通通的是枣,黄澄澄的是梨”,形象、生动的语言让学生难以忘怀。
五、引导诵读,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大凡名篇佳作,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情;因事缘情者有之,直抒胸臆者有之。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准确理解作品内涵,把作者创作时那种激奋的情感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的美。可见有感情的朗读,是感知美、体验美的重要途径。
六、拓展延伸,学习创造美
审美教育不仅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美、鉴赏美,同时还要训练学生去表达美、创造美,以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美好的学习生活、集体生活进行构思、加工、提炼,创造出又新又美的艺术形象,并用自己的笔表达出来,这是审美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环节,也是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基本要求。如教完课文《燕子》,让学生根据这种写作方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的优化,能够培养和塑造健全小学生的人格,使他们个性更加全面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审美创造力,使小学生心灵得到超越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