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数学新课程中的合作学习
【作者】 孙希庆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崔家集小学
【摘要】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教育改革,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课程理念的改革,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本文对合作学习的意义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合作学习这一理念在课堂上的一些应用,以及这一理念应用的重要作用及深远意义。提出了创设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并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探究,达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和要求,解决了有关合作学习中的师生所处的位置和角色,对于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创设途径,以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课程理念;合作学习;教学相长;创新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数学活动,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其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及合作学习的方法,是目前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我国的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模式就是要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现就自己在近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浅谈一点儿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与认识。
一、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教师以教案为本位,实行计划教学,课堂教学是按计划进行的,每节课都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进度。教师的作用是把知识按照教案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的程序一样展开,这种较为封闭的教学是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教师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现在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师观,即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活动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例如:在“认识几何体”这一节中,我和同学们一起从生活找材料,将土豆、萝卜等切成正方体、圆柱、圆锥,通过切、截,观察截面的形状,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数学任务,使他们不再单纯的模仿、记忆,学生根据教材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动手操作实践,找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了解了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和特点,从而,找到了几何体的认识规律。这样,本节课在师生的共同参与、合作中解决了难点问题,并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其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例如:在讲授“100万有多大时”,我们布置了一个体现学生个性的作业,举例说明“100万有多大”。同学们举了各种各样的例子,有的举了100万个垃圾袋的体积,体现了环保意识;有的举了100万人每人每顿节约一粒大米,一顿能节约多少粮食,体现了节约精神,等等。他们取材新颖,各具特色,我对他们一一地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二、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被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了发现与研究,从而导致了实践中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的被动的接收、记忆的过程。加之,小学生对于数学抽象性的认识不足,这种学习方式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不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却容易导致人的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成长的阻力。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原来单纯的接受方式,转变被动性的学习状态,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热情和自信心。新教材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取材新颖,指导学生“先想一想、试一试,再与别人议一议,读一读教科书,听一听老师的讲解,”为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三、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动和竞赛,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了沟通、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能使自己更好的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培养了一种合作意识与品质,促进自身的和谐发展。
四、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大家互相交换,每一个人还只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大家互相交换,就可能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的火花。交流讨论的方式多种多样,除可以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师生之间,学生在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会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有意识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所谓: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决十个问题。学生能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大胆想象,积极探索,在不断进取中培养了兴趣,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合作学习转变了师生在以往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地位,教师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合作者,作为活动中平等而特殊的一员,及时参与某些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拉近了师生关系,缩短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感情;同时,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不同类型、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主动的参与了进来,个性得到了张扬,潜力得到了发挥,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既获得了数学知识,又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生存,并能不断的探索创新,为小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