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作文教学障碍有效突破的探索

【作者】 崔 枫

【机构】 新疆巴州和硕县第一中学

【摘要】如何写好作文,是不少初中学生眼中的“老大难”,也是初中教师的难题之一。广大教师都需要积极探索,努力实践,解决作文教学中的几大常见障碍,帮助学生实现心理、语言、素材以及思维上的突破。笔者结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突破常见的作文教学障碍。
【关键词】作文教学;心理障碍;语言障碍;素材障碍;思维定势障碍
【正文】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也充满着艺术性和趣味性。相对其它的课程而言,语文授课的弹性很大,学生也乐于接受,然而,语文教学之中不容忽视且十分重要的环节——作文教学,却常常让学生和教师都很头疼。

  总体而言,作文教学中学生常常表现出“作文综合症”,即毫无写作兴趣、没有东西可以写、不知道怎么用语言描述、总是产生定向思维等问题普遍存在,困扰了广大师生。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笔者结合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开展了相应的有益探索。

  1.作文心理障碍的有效突破

  提到写作文,好多学生如临大敌,怎么办?又要写?怎么办?作文又布置下来了。这种心理暗示只会让学生更加恐惧,产生恶性循环。有的学生就将希望寄托在仿写一些范文,背诵一些文选以备用方面,文章完成后整体抄袭痕迹十分显著,为了作文而作文的交差心态明显。这一状况只要得不到改善,一听到教师将布置相关作文文题,就好比念了紧箍咒一样,仓皇不已、惴惴不安。

  心理障碍是写作的第一大障碍,也是阻碍学生作好文、好好作文的重要因素。“解铃还需系铃人”,突破这些心理障碍,还需要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做出更多的努力。首先,教师应能巧妙利用各种方式积极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全部感官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初中阶段是一个相对敏感、价值观又未能完全形成的年龄阶段,教师应该能巧妙利用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让那些“偶尔妙手著文章”的学生多展示自己的优秀作品,形成人人爱作文、随处看作文的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朗读那些优秀的范文,或者放在橱窗展览处,让教师与学生都能定时、定期感受学生的习作热情与能力。

  为了消除学生的恐惧之感,教师还应让学生把握好“厚积薄发”,真正加强训练,让他们做到“事事皆学问、处处是文章”的境界,熟读强记,多下苦功夫,就容易变障碍为喜爱了。

  下面是一学生在上学期末在随笔感想中写给我的一段文字:老师,非常感谢你两年来对我的教导和赏识,以及给予过的肯定。是你,让我慢慢摸索着文字的魅力,我记得初一上学期第一次交读书笔记,你在上面写了一句“我手写我心”。从那时开始,我逐渐明白,对于很多事,心,是有感觉的。一页页的摘抄,一篇篇的随笔,不仅仅是积累,更是自己从中的蜕变,从开始无从下手,到后来有感而发,两年真的改变了很多,是一种从本质上的改变。你让我懂得一篇文章,不仅是要明白中心、内容、语言、写法等,更是要用心去领会,去感受文章的灵魂。是你,让我爱上了写作。谢谢你,老师。

  可见,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学生会喜欢上写作,也就有效突破写作的心理障碍。

  2.作文语言障碍的有效突破

  很多初中生觉得学业压力较大,生活相对单调,就阅读一些漫画类的书籍以消遣。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难以获得丰富的阅读资源,而家长也认为影响学习不主张孩子阅读课外书。学生阅读少了,语感不强,以致有些学生作文时错别字频现、词汇贫乏、夹杂着方言的状况屡见不鲜;描述不清、叙事的逻辑性亟待提高的也并不鲜见;无序结构、前后矛盾的现象也常有。

  那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突破作文语言的障碍,利用优美的文字写出真实的情感呢?首先好好利用教材,对课本中如《夏感》、《安塞腰鼓》文采斐然的文章大加赞赏,引导学生品味赏析其语言的精妙,对能够品出语言三味的学生大力表扬。其次引导学生多看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课外书,如精美的散文、诗歌,古典诗词等充实语言库存,就能厚积薄发。正如欧阳修说:“作诗须多诵古今人诗。不独诗尔,其他文字皆然。”再次在厚积的基础山,让学生多仿写优美的句段,仿写是提升语言的必要途径,并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写出富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有文采的句段。在平时的练习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情写出有文采仿写句段同时,要善于发现圈点学生习作中的优美句段,并在作文讲评时全班进行表扬、点评、赏析,就能激发学生写出漂亮语言的欲望,薄发也就水到渠成了。

  语言障碍的突破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导学生不要指望一蹴而就,但让学生相信水滴能能石穿。

  3.作文素材障碍的有效突破

  首先,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如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一人一事,感情世界的一波一折,只要留心观察,用心品味,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可成为写作的素材。操场上的小草破土而出,又是一年春好处,让人看到了生机的蓬勃,希望的喜悦。校园的木棉花开了,让人肃然起敬,心志高远。校运会运动场上,长跑运动员最后的冲刺,让人看到那份坚持、那份毅力。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品读生活这部无字书,永远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意蕴。

  其次,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积累挖掘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熟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精心筛选的,可以说是提炼后的精华。这就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如一学生学习教材中梁衡的《夏感》后,借鉴课文写下了一下优美的写景文字:夏季具有的,不只是静谧与活力。雨幕中的夏季,更飘着一种蓝色的忧郁。泡上一杯热茶,洒上几粒花瓣,在一片渐渐散开的茶香中观雨,有一种独特的感受。呡一小口茶,温温的,还带有一丝丝的苦味。是茶,也总是有些苦的。茶,是久经风雨打击和磨练后的一朵朵,一片片生命的浓缩后精华。雨滴前仆后继地落在叶片上,奏响了一曲曲乐章。 

  再次还要引导学生恰当巧妙的运用积累的写作素材。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原封不动照搬素材,这样写是无法与自己想要表的内容连接上的,当然也就写出不出好文章。因此,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以后,还需要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素材。素材巧妙运用的方法很多,灵活性很大,并没有一以贯之的通用套路和一劳永逸的运用模式,这也正是汉语写作的魅力所在。

  4.作文思维定势障碍的有效突破

  不会谋篇布局是初中语文中的一大通病。这在学生中主要表现为:对时间地点事件进行简单描述后就无从下手了;千篇一律地使用顺序的方法论述事情,通篇流水账,毫无感情融入。这与学生作文中的思维定势有很大关联,有些学生投机取巧,背诵叙事、写人物、讲活动的优秀范文,不管遇到任何事,都无条件地往上套。背诵说明文、散文范文,不管教师要求他写说明文或者写散文时,都抄袭其中的大部分。这些做法显然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养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势,让他们的习作成了一种生活的累赘,作文的质量自不尽如人意。

  要突破思维定势,就必须让学生有标新立异、彰显个性的勇气。利用个性化语言、表达个性化情感、突出个性化特征是突破思维定势的利器。

  利用个性化语言首先应做到“我手写我心”,只有那种最最真切的、发自肺腑地话语,才能真切地打动人心。任何华丽的言语都比不上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应教导学生在作文时走出片面追求辞藻华丽的误区,让他们尽可能地多使用有韵味、有哲理,但完全是自己感悟、表达自己特点的词语。有些学生写作十分清新明快,有些学生常有黑色幽默的风味,这些教师都应该能够允许并适当鼓励,一味地让学生追求某一特质,只会让每个学生所想所写的都成为“翻版的老师”。同样的素材习作,如写“放弃”作文,为什么每个学生都应该写“锲而不舍,永不放弃”呢?其实有时“学会放弃也只一种智慧”,也不失为一个绝好的视角。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出师生平等,开放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个性特征,在想象、感受以及理解上的多元化,让他们真正弘扬自身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