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感悟生物课的情景教学

【作者】 马娉婷

【机构】 新疆巴州第二中学



【正文】

    教学情景是指为学习者创设的、能引起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教学情境来源于此,它是对当今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西方教育理论之一,许多新课程理念都来源于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本身的需要,也是评价一堂课上得好坏的重要标准。现就几种情境的设置讨论如下:

  1设置问题情境

  “问题”是启动学生思维活动的“阀门”。没有问题情境,就不可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用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这样既加深了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各种能力,也提高了起思维的敏捷性。

  1.1新课开始设置问题情境

  于课堂教学的出事设置问题,作为新课引入,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例如,每当面对新班级时,除了自我介绍外,我会问学生:我们彼此关注反映了生物的什么特征?(应激性)这样不仅会使彼此的陌生感消失,活跃课堂气氛,还复习了高二的知识。接下来,我有以“绪”字的含义(丝线的头)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的教学内容。

  1.2教学过程设置问题情境

  在学生身心疲惫时,巧设问题情境,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谈到有关优生的话题时,我问道了剖腹产和顺产的区别,这个问题与每个人的出生都有关,几乎使所有的学生都兴奋起来。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出于激活状态,进而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

  1.3教学结尾设置问题情境

  教学结尾设置问题情境,可作为课堂总结、知识的延伸以及下一节内容的良好铺垫。例如,在学习完减数分裂一节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识别细胞分裂图?”这样既督促和引导学生在课下复习,又使学生对课上知识做延伸性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机械的重复。

  2设置生活情境

  世界生活问题是学生最熟悉也是最感兴趣的,而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密切。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例如,在学习水、盐、糖、体温调节时,指导学生分析:(1)出汗多时喝什么水?(2)在海上遇难时,海水能不能喝?(3)高血压病人为什么只能用低盐食品?(4)什么情况下喝葡萄糖水,吃糖有效?(5)糖尿病人的症状“三多一少”是什么意思?(6)中暑是怎么回事?人吃五谷杂粮不可能不生病,除课本所提到的疾病,在课堂上,我还介绍了:(1)心脏病——青岛医生万峰的不停跳心脏搭桥手术;(2)肾脏病——肾移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3)胆结石——不用开刀的腹腔镜手术。另外,教学中我注意借助谚语等学习生物知识,如“红杏出墙”表明红杏的应激性;“谈虎色变”“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飞蛾扑火”是指昆虫对光的刺激所表现出来的应激性;“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表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设置科技情境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新课标强调“力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及对教育的重要性。多年来,我一直保持在第一时间跟学生谈生物科技,用最尖端的生物科技知识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意识。例如,19967月英国的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到2003年多莉的死亡;1999年我国跻身人类基因组计划;20012月上海人民医院商庆新教授研制成功的“人耳鼠”;2000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及其研究的杂交水稻和2006年李振声的杂交小麦偃系列等等。

  4设置实验情境

  考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实验,还要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实施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要求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研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做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等;要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对高考中的一些经典实验题目的情境练习、讨论而逐步达到的。

  5设置考试情境

  学生最终是要参加高考的,所以高三必须进行多次模拟考试,区分和巩固一些基本概念,如应激性、反射、适应性、遗传与变异,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与同化作用,呼吸作用与异化作用,极体与极核,囊胚与胚囊,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等。只有经过无数次考试情境的模拟,才有可能适应真正的高考。

  上述情况的创设可以通过语言表达,也可以借助于实物展示、多媒体播放。情境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保持狼嚎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去听、去思,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还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师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的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