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作者】 罗绍武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小围寨办事处油行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在头脑中没有完全建立完整的数感和空间位置观念,对小学数学的学习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作为一个小学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枯燥的数学计算,抽象的空间位置图形,结合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领悟数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用已有的生活知识进行学习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数学课堂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课堂教学;贴近;生活;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作为在一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二十多年的我深深知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情景出发,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观察、感触、操作、质疑、拼摆、体验、探索等学习方式,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从而对数学知识学习消除恐惧,增强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发掘”教材中生活现象,学习数学知识
现行的义务教育人教版新课标《数学》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生活经历,教材中都有生活中情景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发掘”教材中呈现的生活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和和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师可顺势引导,学习数学知识就“水到渠成”。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平均分”。由于“平均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我对学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作出如下描述:“每次分得的数量一样多”。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用“摆一摆、圈一圈”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亲历“平均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学习“平均分”这么难的数学问题,原来只要通过和同学交流、讨论、动手摆一摆、圈一圈就可以学会,学习数学知识就是再现生活中的情景。
二、“再现”教材中生活情景,探求数学知识
教材是教师决战课堂教学的主要“装备”,作为一个成熟或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要注重用好、用足这一“装备”,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抢占决战数学课深圳教学的“制高点”,争取做到“出奇制胜”。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班班通,在很多情形下,都是靠我们自制简单的教具,在课堂上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也许是我的付出感动学生,每当我用自制的简易教具“再现”教材内容,学生注意力都格外集中,课堂纪律都比较好,学习效果也超乎我的想象。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的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课前,我用彩纸剪蝴蝶、蜻蜓、雪花等物体的图形,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再经过教师在课堂上把以上这些图形对折,学生就容易理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了。
三、“寻找”教材中生活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学成于思起于疑”。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设问、思考,并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动手动脑,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如人教版第十二册“利息”内容:课前,我先布置学生到中行、信合、农行去分别了解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提出问题,假如现在有一万元,用什么方式存款获取的利息最多。信合:一年利率3.5%,即1万元整存定期可获利息350元,中行:一年利率3.3%,即1万元整整存定期可获利息330元,学生通过分析、计算、对比,就会选择存款的方式和年限,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我进行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不乱花钱,爱护人民币。
通过这样在教材“寻找”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同时增强学生对运用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总而言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动脑思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同时,教师更要注重指导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解决生活中遇到更多的数学实用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让数学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