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的运用
【作者】 王 乐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五中学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新课标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创设合适的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并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提高教学效率。【关键词】英语;情境;兴趣;效率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情景来学习和使用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情景教学法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和顿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自觉活动。
一、运用游戏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俗话说“一使需之切”“一使乐其业”。感到有需要,学生才愿意学;有了迫切的需要,学生才会认认真真地学。游戏教学法是根据儿童爱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等心理特征,让学生通过“玩”学英语,帮助学生减轻焦虑情绪,使学习充满乐趣。我经常用学生喜爱的游戏“Guessing game”。虽然是简单的猜词游戏,但由于是猜,学生就不怕出错,都能大胆开口说;由于是猜,学生都很感兴趣,想一试自己的运气,举手就特别踊跃;由于是猜,学生说的词就超出了图片内容的范围,操练的量就比逐张图片出示练的要大得多。
新课由此热身运动自然地导入:学生怎么也猜不到的图片内容,就是这节课要教授的某个新单词。当学生屡猜不中时,他们的求知欲望就会因好奇心而完全被激发起来,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运用实物创设情境,引发探究意愿
心理学告诉我们:凡是新奇的、直接符合需要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直接兴趣,在大脑皮层的有关区域内产生兴奋中心。因此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展开直观形象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我善于利用一些颜色鲜艳的食物、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水果单词时,我在课堂上用实物演示法进行教学,这时,学生好像从未见过水果似的,情不自禁地伸长了脖子,想看看自己喜爱的水果,甚至想闻一闻水果的香味。不管是真感兴趣,还是起哄凑热闹,学生的眼球确实都被吸引过来了。显然,色、香、味俱全的实物比平面的图片、简笔画更具吸引力,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可以利用水果的色、香、形等设置“信息差”,而不是毫无遮蔽地直接展示。用“色”:把水果置于纸盒中,开一小孔,可看见水果的一部分,让学生感受“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快乐;用“香”:让学生蒙上眼睛闻一闻,再猜一猜;用“形”:让学生上前来摸一摸,再做出判断。这样让学生全方位地感知水果,单调的对话表演依托活泼的游戏使得学生乐于接受。甚至对这些句型:“What’s this?” “What are these ?” “Is this ……” “Are these ……” 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需求。学生猜不对时,又是教授“Can I have a look?”“ Let’s open it.”等句子的最佳时机。
三、运用歌曲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唱歌是大多数人喜欢而又易于接受的娱乐活动。经调查显示,学生群体中喜欢唱歌的达到90%以上,古人“未有儿童少年不好歌舞者。”的论断显然是十分正确的。因为歌曲、儿歌一般都有韵律和节奏,便于上口,易学易记。利用歌曲可以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从而自然地习得英语的音韵、语法、词汇和词义,并且有助于语感的形成。于是我不但用音乐来渲染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还把演唱歌曲作为一种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我除了认真教会学生唱课本上的英语歌,还根据需要教了《Happy new year!》《Merry Christmas!》《Little star》等耳熟能详的歌曲用于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拥有愉快心情的同时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数字时,《Ten Little Indian Boys》这首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教学时,我让学生边学印地安人那样跳舞边学唱歌词,在这样充满趣味的歌舞表演中,学生觉得十个枯燥的数字也变得可爱起来,从而认真学习,很轻松地掌握了十个数字。
四、运用CAI创设情境,激发参与意识
1.创设问题情境。利用问题情境,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自由地表达,从而达到习得语言掌握知识的目的。通过“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的互动训练,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交流的天地。例如在教学出行方式时,教师先通过PPT出示自己的出行方式,同时介绍:I usually go to work on foot. What about you?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让学生通过接收老师的自我介绍的信息,了解并操练目标语言,从而达到操练新知的目的,克服以往不创设情境而冒失地提问学生的局面,做到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2.创设活动情境。儿童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具有爱动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创设“做、演、画、赛”的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乐,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例如,在学习了finger, leg, foot, arm, hand等人体器官的单词后,我设计了“喜羊羊与红太狼”等人物的“自我介绍”,帮助学生灵活使用目标语言。由于《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的人物个性鲜明、生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当教师出示PPT时,孩子们眼前一亮,立刻被这些可爱的角色吸引住了,观看时精神高度集中,模仿表演时更加惟妙惟肖。
3.创设交际情境。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 “真实”的。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它才会绽放魅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例如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简单的交际用语“Good morning. ”“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Goodbye.”后,我设计了“超市偶遇”的活动场景。因为逛超市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超市中遇到熟人更是一种惊喜。我在PPT中呈现本地的大型超市图片,营造“超市偶遇”模拟场景,要求学生结成四人小组,两人扮演家长,两人扮演孩子,在超市偶遇时互相打招呼。这样的情境设计让孩子们特别兴奋,表演得格外生动。
五、运用资源创设情境,巩固教学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其基本主张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做既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他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有把学习英语与用英语做事情联系起来,在“做”中“学”,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习得”,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为此,教师要继续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有效巩固所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帮助学生复习水果单词,可以让学生边听边画;也可以让学生按要求“摘”水果。学习完有关颜色的单词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颜色,或者听音给图画着色。又如教学“购物”这一课后,可以让学生把各种物品,如文具、玩具、服装、水果等带来,把教室分成几个区,办一个热热闹闹的集市,让学生用英语交流,进行贸易,最后,看谁购进或售出的物品最多为优胜。由于这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和经历,所以特别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要达到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应该是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张莺,付丽萍.小学英语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8-91.
[2]刘红莉,周瑜.情境教学法:英语教学探索之路[J].中国科技信息,2007(9): 213-214
[3]义务教育《英语》(2011版)课程标准
[4]关婧.关于小学英语的情境教学: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