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化学实验创新论

【作者】 吐逊古丽·艾合买提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十五中学

【摘要】中学化学实验改进、创新要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简约性、安全性、环保性和创新性的原则。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改进;实验创新
【正文】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对于乡村学校来说,由于实验条件简陋、实验经费紧张,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一些替代品来完成本来无条件完成的实验,如微型试验、用矿泉水瓶以及经过消毒处理的一次性注射器等来完成的某些实验,要尽量地想办法创造条件开足开全实验;如果条件好一些的农牧区学校可从多媒体技术与化学实验的整合、教材中现有的某些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究性实验等方面出发,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以下有几个实验改进案例,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演示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学中,我对实验做了如下的改进,

  在课前准备时先选择了合适的集气瓶,量筒和橡皮塞,然后往集气瓶里装满水(除去橡皮塞所占的体积)再把水倒入量筒中测得集气瓶的容积刚好为300毫升,在实施演示实验时把烧杯换成了量筒,量筒里装入300毫升的水,理论上量筒里的水最后应该下降五分之一,也就是说下降到240毫升。这样一来操作简便,数据准确,效果明显,学生很快就能接受新知识。

  在中学化学评优课会议上,有一位老师在讲“燃烧的条件”时,当她按教材中的设计进行白磷在水下(热水)燃烧的演示实验时,第一次没做成功,我想她之所以没做成功是因为在水下气流吹的白磷到处移动,氧气与白磷无法充分接触的缘故,她若把通气的导管改成倒扣的小漏斗罩在白磷上,然后再通氧气,实验就能很容易成功。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可将拇指试管放入盛水烧杯中,,再将白磷放入试管中,这样一来白磷的活动空间减小,接触到氧气的机会变大,按照此操作整个实验很顺利,实验效果也极佳。因此我认为化学实验改进、实验创新就应该从这些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

  在做“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的“观察与思考”实验中,教材要求用一只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时,在这个实验中存在一个环境污染和药品浪费问题:浓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用量也较大。我对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用废弃的带塞350毫升矿泉水瓶(剪去平底,尽可能地剪平整)代替大烧杯,用2只透明的小塑料瓶盖或者小贝壳代替小烧杯,分别在塑料瓶盖内滴入少量的酚酞试液和浓氨水,整个实验现象明显又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通过实验的微型化、普通化,这样既节省药品又减少实验污染,还可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2011年国培学习中有位化学老师的作品很受欢迎,他用无毒、无害而生活中到处都有的塑料矿泉水瓶可代替化学实验中的好多仪器,如水槽、试管、烧杯、集气瓶、漏斗等,把大的矿泉水瓶从下半部剪开即是水槽,把小的矿泉水瓶剪开,下半部分即可作烧杯,上半部分可作漏斗,想往矿泉水瓶上安一个支管,利用塑料的热塑性,把一根玻璃管的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往矿泉水瓶上一插即可,非常方便。用此办法可解决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很多实验。

  在实验“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活动与探究”实验中,要求往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中加入几枚新铁钉,观察实验现象,推测铁与硫酸铜发生的反应。如果对铁钉数量及稀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把握不适当,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很难观察到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描述。经过多次试验,实验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是:铁钉数量少、硫酸铜质量分数过大,这些因素的存在可能都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因此,要保证该实验现象明显必须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是铁钉数量足够,并尽可能用小铁钉;二是硫酸铜溶液质量分数不能过大,这样操作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在做“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实验”时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故在课堂演示可燃性时有一定的危险。可以在实验前,用储气罐收集一氧化碳,然后在出气口接橡皮管(配止水夹和一个尖嘴导管),演示时,教师打开水止夹,轻轻挤压充气玩具将一氧化碳匀速挤出,由学生配合将玻璃尖嘴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点燃。此方法安全性高、火焰颜色明显、易于操作。

  通过以上案例我认为实验改进、实验创新要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简约性、安全性、环保性和创新性的原则。

  教师实验探究、实验改进、实验创新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而且中学化学实验改进、实验创新不能只是教师的事,要把它变成学生的事,要通过教师积极引导,有计划地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位老师在讲《硝酸》这节内容时,认为教材中铜与稀硝酸的反应的演示实验,存在反应器试管中的空气无法除去,生成的NO马上和试管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使学生无法很清楚地观察到无色的NO的问题,另外,NO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针对这一情况,这位老师组织了一次探究性的实验教学活动,他把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展示给学生,请学生自己分析此装置有何不足,并让学生设计改进的方案,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交流等过程,设计出了很多种方案,老师先让学生小组研讨,相互评判,再让学生把他们小组选出的比较理想的方案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师生共同分享创新的成果,最后师生综合考虑共同选出了一套比较理想的设计方案。该过程中,通过学生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和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我认为这样的探究性的实验改进是值得提倡的。

  总之,化学实验所起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要加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如何更好地改进实验也是我们每个从事化学教育人员都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