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思想政治课导入的几种方法
【作者】 刘文诚
【机构】 新疆库尔勒第二师八一中学
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恰当精妙的导入是分不开的。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巧妙的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对象不同、内容不同,新课的导入方法也会不尽相同。
一、利用时政热点导课
热点式导入新课法,就是把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与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政治生活》讲“我国的外交政策”,把中美关系作为问题情境,教师展示情境一:奥巴马访华和中美经济和战略对话成果;情境二:中美贸易摩擦、美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情境三:2009年中国外交主要成就及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接下来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中国强大了,应与美国彻底决裂;二是中国实力与美国还有很大差异,应处处由着美国。你赞同哪种观点?你认为怎样正确处理中美关系?这样就自然过渡到本科要讲的核心观点:中国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坚决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同时要和平处理好与美国关系,彻底决裂和处处顺从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二、借用寓言故事导课
也就是根据课程需要,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增趣、易于接受与记忆。
例如在讲“主观符合客观”这一课时,根据“主观必须符合客观”,讲述一个“画家画牛”的典故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故事描述的是“古时候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两牛相斗图,甚为得意。他给朝廷的一些官员看,他们也都称赞不已,可是当地把此画给一位农民看时,这位农民却哈哈大笑,他说两牛相斗,为了用力击倒对方,它的尾巴永远是夹着的,绝不会高高翘起来。画家听了之后脸红耳赤,不敢出声。那么,画家为什么会闹这样一个笑话呢?这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再以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为例:我给学生讲了一件司马光砸缸之前发生的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很小的时候有一天在树林里跟小伙伴玩球,一不小心皮球掉进了树洞里,却怎么也拿不出来,这是一个老农正好路过,说提一桶水来,水提来倒进树洞后皮球浮了上来,司马光把这件事牢牢记在心里,这才有了后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让水脱离人。这件事引导学生领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表现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从而引入新课学习。
三、巧用漫画导课
漫画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同时它针贬时弊。用于政治课教学的话,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尝试用漫画来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时,首先出示了“存在即被感知”的漫画,漫画的大意是:英国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正在向他的学生讲授“存在即被感知”这一命题。谁知他的学生反而诘问贝克莱:你的生身父母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呢?贝克莱说,该死,这正是我所不能回答的!漫画形象地揭示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愚蠢可笑。所以,当这幅幽默生动的漫画一出现时,学生即刻兴趣盎然,议论纷纷。教师趁势推导:贝克莱还用得着上街买牛奶、面包吗?他只需闭上眼睛感知一下,牛奶和面包就会从天而降。此时学生哈哈大笑,在笑声中悟出唯心主义的荒谬。而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唯心主义是荒谬的,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与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又有哪些呢……
四、运用歌曲、小品导课
当代的中学生在心理上乐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握好中学生的这种心理,采用一些比较独特的引入方法。例如演唱歌曲、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这种方法新颖活泼,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
如在“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一课中,教师可在讲授课本内容之前先播放一首《春天的故事》,那优美、雅致的旋律深深地叩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哼唱真起来。在歌声中,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大家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想呢?故事中的那一位伟人又是谁呢?而最重要的是这一首歌曲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决策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思绪万千,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发言。此时,教师就可因势利导,及时引入新课。
还有很多其他方法,例如,在讲《政治生活》“民主决策”时,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布后,你有没有意见反映?准备通过什么方式反映?如果你的意见被采纳,你有何感想?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热情高涨,对高考制度改革都有自己的看法,顺势我就过渡到今天的新课。
所谓导之有法,导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再好的导入方法,如果反反复复,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不但起不到启思激趣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以上提到的四种引入新课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温故知新,用前面所学的内容引入新课;引用名人名言、格语引入新课;甚至可以采用一些与理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学生兴趣,引入新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