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作者】 吴永莲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42小学
教育改革呼唤着开放教育,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呼唤拥有开放性知识的技能人才。开放教育是顺应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的体现。它对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的教育定式提出了尖锐的挑战。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的预设和封闭,沉闷和程式化。开放教育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未来生活需要的素质为目标,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工作,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适于社会生活大系统。 教学工作唯有开放,才能搞活。这里所说的开放,既包括课前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开放,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讨论交流的开放,还包括课后延伸的开放。
一、课前参与的开放
课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材,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自己通过书籍、网络等多途径收集相关资料,或者自己动手制作相应教具。这种开放式的参与,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潜能。
1 开放学习内容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资质的不同,基础知识掌握的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同。教学时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历和年龄特点,参与预习不同程度的学科内容。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择性地预习学习内容。展示知识的层次性,学生课前参与能力的层次性。
2 开放学习目标
开放的学习目标,灵活地反映了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方向。在课前参与过程中,学习目标的制定不能太死,应当随着教学实际的进展,给予必要的调整。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水平,确定个人发展的学习目标,并在动态开放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和达成目标。
3 开放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交流。准备过程是学生认知因素的参与,也是学生情感因素的参与。
(1) 查阅资料
显示通过工具书,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熟识,对是生字、词语有自己的理解。通过网络查阅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要注重收集生活中的素材,为学习所用。
(2) 制作教具、学具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广泛用于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已成为势在必行的趋势。现在的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掌握程度绝不亚于教师。在参与中,对学生制作的学具、教具,如一段文字、一个画面、一个简单的动画,即使不很精细,我们也要大加赞赏,因为这足以让我们看到教育发展的效果。
课前参与的开放,让每个显示都满怀自信、自强,信心百倍地迎接每一节课,期待自己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课中交流的开放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整个教学活动只做宏观的调控。把时间、空间和学习研讨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张扬自己的个性。在轻松、活跃的互动气氛中申诉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设计自己的未来。
1 课前导入的开放
把每堂课的前三分钟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这不长但宝贵的时间里展现自我魅力。讲一个故事、介绍一段常识、播几则新闻、或介绍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内容……并自己主持,请同学为自己当时的表现作出评价。学生在这种完全开放的空间里自由地驰骋,不仅给课堂学习增了色,而且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2 交流方式的开放
在课堂上,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放手,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教师只做宏观的调控,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己去发现、去尝试、去创新、去经历知识的发展和探索的全过程。
(1)全班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在参与中完善自我,促其发展。只要想到了,站起来就说。
(2)自主学习: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自己决定向大家汇报的方式,自己总结学习的方法、收获和体会,自己发表独到见解。
(3)生生互动:倡导和开展富有成效的同学互助合作学习,同桌间、前后相互交流。也可建立异质性的学习小组,开展广泛的学习交流、信息互通。
(4)师生互动: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也要允许学生大胆向老师提问、与老师探讨。在交流中,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辩论。
3 汇报形式的开放
在课堂上的交流学习,还要鼓励显示运用多种形式展示出来,如读、演、画、唱歌、作诗……学生以丰富的形式各显其能,诠释了自己对所交流内容的理解。以自己或集体的创意让我们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4 评价方式的开放
教学活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评价不应仅限于师生之间,应形成师生、生生之间,自我的纵向和横向的多元开放式评价。
在课堂上,学生整齐的、机械式的“啪啪、啪啪啪”的掌声已不再能感动他人与自我。而老师一个笑容、一份关注、精彩处师生不由自主的掌声、同伴“你真棒,我要向你学习”、“我为你评×颗星……”等评价方式足以让表现优秀的同学更加神采飞扬。
开放性的评价不仅仅是(下转第54页)(上接第55页)学习总结阶段的一个环节,也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5 师生关系的开放
现代师生关系已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且是完全平等的、开放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蹲下身子,从学生的视角去考虑问题。也可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当一会儿小学生,听孩子们到前边去讲、去争论……这样做不仅是多给孩子们一些表现才能的机会,更是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达到和谐一致的师生关系。教师也能从学生那儿获取丰富的知识,掌握多种学习方法。
三、课后延伸的开放
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地留作业,使知识得以拓展、能力得以发挥、体验得以延续、习惯得以培养。开放性作业,主张主体的参与、形式的多样、层次的多元。学生在能动的、创造性的作业过程中,可以获得自由、活泼的发展。
1 教师创造性地设计作业
在充分了解学生、及时捕捉信息、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以形式新、入口宽、做法活的开放题使学生在自觉自愿、心情愉快中完成作业,增长知识,形成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有弹性的作业。其形式也应灵活多样。如:书面的、口头的、动手操作的等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择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横向”与“纵向”上都得到了发展。
2 学生自主性地设计作业
让学生设计作业可以不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应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能让学生自主地创造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发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主地发展个性特长,如表演、写体会、读书等。
3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放
语文课丰富的活动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提供了空间。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活动过程,自制用具、自己布置场所、自选主持人,自编、自演,把活动课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老师,则是这个集体中的一个成员,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组织的活动中。开放式教学既不是不着边际的“乱放”,也不是“蜻蜓点水式”的小放,而应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让学生个性张扬的教育。
爱是教育的灵魂,信任是教育的基础。学生与教师在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进行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
世界走向开放,我们要走向开放,我们的新一代更要走向开放。尽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学习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教师在帮助学生发展的同时也看到自己的发展,感受自己的成功,从而使教育教学活动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提高的生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