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议留守学生作文时内心之生态
【作者】 吴超梅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巫不民族学校
【摘要】留守学生生态作文写作时,首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鼓励学生再现自己真实的内心,真实地记下自己的内心及自己的生活,只有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动人,学生对人对事真实的想法,也是学生衡量这个世界的道德标准,同时也有利于促使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这不光是生态作文之要求,也是对学生教育职责之所在。【关键词】留守学生;作文;内心之生态
引言:诚实地对待自己的内心,可以使我们感到轻松,能让我们的内心充满阳光,减少内心冲突,在面对生活中的是与非、对与错时,也可以处之泰然。①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不觉间已经过了十六个春秋,在这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一直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并且一直在乡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乡村的语文教学工作是极其易的。暂且不说受各种民族语言的影响,单就学生的生活环境的文化含量也非常少,学生家长多居不识字,学生的知识面非常有限,乡村的学生胆子也很小,也很少与同学或是老师交流,学生的内心几乎是封闭式的,而学生能写好作文居多是学生真情的流露,才能动人,在这样的条件下让学生打开心扉是非常之困难,面对这些情况,笔者通过阅读大量作文教学案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反复实践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供同行共同磋商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
长期的留守,乡村学生稚嫩的肩上过早地承担生活的重担,生活的不易与日子的艰辛,长期无处倾诉,渐渐地,一个人习惯了把苦水往肚子里倒,也渐渐地,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记得一个作家说过:“当那苦一天天地说不出的时候,那苦也就无所谓苦了”所以,乡村的学生居多打小开始,语文表达能力很差,都是怕见老师或是陌生人,更不愿意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当出现这样的问题时需要我们老师去面对,在生活上给学生关心,在学习上给学生以帮助,平常的生活中,哪怕就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简单的问候,学生也会铭记于心,学生没有太多的奢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只要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与关爱,让学生在心里上接受你,相信你,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真正想法才知道如何去做,不管是平常的管理还是在写作文时情感的表达。
二、学生写作文时内心真情实感的流露,就是内心之生态
真情实感,几个简单的字,写起来容易,做起来谈何容易,别说学生,就连老师或是其它成年人都无法把握自己真实的内心,更何况能真实地把它写出来。有人说幸福都是一种模式,而不幸却是不同的。留守学生居多是跟隔代老人一起生活,有些甚至是独自一个人生活,从开始是无法交流,到最后是不愿意交流,所以在作文时也会隐去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胡编乱造地编一些文字来敷衍老师,很少有人去想把自己真实生活转化成文字,让学生回味无穷的是父母给他们的幸福,哪怕再写上几十遍他们也不厌其烦。就是不想写常常触及自己内心的事,也不想让任何人看到自己悲剧的一面。是啊,大人都不愿意这样,学生还小又怎么能做得到呢?所以,当我们老师在教学作文时,要知道书写的题材,幸福是可以书写的内容,而不幸也应该是可以书写的内容,然而要真实地写出自己的内心是需要非凡的勇气和力量的。就在这样的思想的指引下,我作了一些尝试,让学生写写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也写写自己的不幸,没想到这做法还真有效,各式各样的不幸的作文内容就出现了,有的是成绩不好的心里压力,有的是父母外出打工一直在盼望回家的心酸等待,有的是家庭的不幸等,这样一来,学生写作文时,不再费尽心机地去编去造了,下笔的时候也有内容可写了,而且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起来是信手拈来,情真意切,非常感人。当然,只有我们老师辛苦地讲解,费尽心机地去要求,学生没有领悟也是不行的,就如“对真实的完全醒悟,用心理学术语来说,意味着达到一种完全的建设性指向。这意味着个不是以接授性的、剥削性的、囤积性的或市场性的方式与世界相关,而是以创造性的、主动性的方式与世界相关”②如果学生能够领悟到以上要求,创造性地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那写出的文章将是更为优秀的。
三、学生作文时的真话,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于是,我们更崇尚讲真话的时代,犹如春秋战国时期,犹如“五四时代”,那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有精神、最有生气、最有勇气说真话的时代。寻开辟荒芜的精神永远令人敬仰。③学生在写作文时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来,说真话,道真情,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在学生的内心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能够促进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往往真话也就是一个人对人或事的看法和观点,学生也不会例外,所以我们作为老师也有义务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例如:在我们进行“留守学生生态作文教学”尝试之后,就有一位经常逃课到网吧上网的学生,真实地写出了自己逃课到网吧上网的过程,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看过之后虽然很生气,但是却比以往七拼八凑的要好得多了。
综上所述: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学生经常脱离生活实际,写一些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套话的文章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习作时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说出真心话,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消除顾虑,乐于说出真心话?。目前许多小学生普遍认为作文是应付的,老师要求写什么,我就得写什么,老师要求怎样写,我就得怎样写。因此,作文往往是封闭的,不是开放的,这就造成了学生习作的种种顾虑:怕离题,老师不高兴;怕材料不新,老师不给高分;怕字数不够,老师会批评……总之,学生是在绞尽脑汁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因此,交上来的作文是真心话很少。要让学生的作文富有个性,必须做到“我手写我心”。如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记在×××时期生活里的一点收获。在教学时我积极引导学生要说真心话,要是自己真正的一点收获,不能胡编乱造,哪怕是帮妈妈洗过一次碗感到高兴也是一种收获,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老师才会信服。由于指导得当,学生都放手大胆写出了自己的真正收获,各具特色。这就是学生作文时内心之生态,因为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各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能更好地引导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那就如百花园中的百花齐放,会收到无尽的美,哪怕是沧桑的美还是让人心碎的美。
参考文献:
[1]八年级教材《思想品德》
[2]《禅宗与精神分析》弗洛姆 铃木大拙 马蒂诺/著
[3]《静默世界》张燕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