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生态作文的教学
【作者】 阳新江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巫不民族学校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打工潮流的涌动,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农村出现了一大批留守儿童。因为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确的亲情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都很不好,从而导致学生性情孤僻,偏激易怒、沉默无语。【关键词】留守儿童;生态作文;策略
有的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中喜欢忧郁寡欢,多愁善感,不愿意与人交往,不愿意吐露真情,不愿意诉说实话,把自己内心蒙蔽起来。在平常的交往中更是小心谨慎,甚至无话可说,作文亦是如此。因此,笔者就农村留守儿童生态作文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开展活动,激发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
我长期在农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发现农村小学生知识非常匮乏,加之小学生刚接触作文不久,对作文感到很陌生,往往束手无策,写作文时常常无话可说。因此,老师应该针对农村留守孩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组织孩子们开展喜闻乐见的作文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因为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动力,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兴趣是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某一知识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当地民情风俗调查活动:千百年的农村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如婚俗寿礼,小孩满月喜酒、造屋乔迁庆贺、开业造桥的规矩等等农家庆贺节日,有他们自己的方式:节俭的农民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亲访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
农家的节日,不仅有清明节、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村特色的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元宵闹花灯、还有苗族的吃新节、水族的端节、侗族的六月六、吃乌饭、贴春联等等。在不同的节日,不同民族用不同的方式庆贺。帮助学生弄清其来历,使学生了解民俗、感受民俗、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习作。另外,还可以把民间传统特色的游戏引进课堂,如在体育课上带领孩子们放风筝、转陀螺、踢毽子、滚铁箍、跳皮筋,既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又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还有了习作的活水源头。
二、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诉说心里话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们的赞许,满足自己那微不足道的“虚荣心”。充分利用作文课的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生活,学习和理想,刚一开始,很多学生憋在心里不敢说,也有的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甚至怕他人嘲笑。尤其是留守儿童,比其他的学生会有更多的障碍,有更多的难言之隐,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因此,我班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每位学生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互帮互助。留守儿童的情感被大家接纳和理解,这里是他们临时避风港湾,敢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心灵得到了莫大的慰籍。让留守学生敞开心扉,把美好的现实生活用语言表达出来,把生活描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三、展示优秀习作,让学生有成就感
每次作文课,我会让作文比较优秀的留守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一方面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另一方面通过作文交流学习,使学生更加肯定自己,树立信心,提高对写作的认真态度。此外也暂时让没有得到表现机会的同学更加积极练习写作,争取展现自己的机会。上个学期,我们课题组组织了一次现场作文大赛,涌现出一批作文能手,在他们的笔下把生活描绘得多姿多彩,把人生描绘得美妙绝伦,把梦想写入现实,拉近生活的距离。近年来,我辅导的孩子习作《蝴蝶选美》、《迷人的春景》、《我心爱的小闹钟》、《祖国在我心中》、《我喜爱的老师》、《我爱家乡的竹林》、《快乐其实很简单》、《奶奶》、《特别的一天》、《我能行》、《爱拼才会赢》等10多篇习作先后全国各类作文征文大赛中获奖,学生摄取这些农村生活画面写下来,留下美好的记忆,得到情感的陶冶。
四、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量的阅读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词汇,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农村没有图书馆、没有城市那样众多的书店。留守儿童,受经济条件限制,能购买书籍供其阅读的家庭有限,可见农村学生的阅读量是相当贫瘠,我针对农村学生阅读量少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班级图书角,确保学生人人有书可看,要求学生每个星期至少看两本以上的课外书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谈谈读书的收获和感受,写读书笔记、讲读书故事、讲书中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等,不仅促使学生阅读,还能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对于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而言,他们所上的学校大多为当地的农村小学,其教学资源比较贫困,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陈旧,大多数教师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以及对考试分数的追求,而忽略学生其他相应素质的培养。小学生的作文是其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与学生的素质息息相关,缺少对小学生素质的培养也必然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用分数来评判学生的写作能力,往往使学生变得急功近利,甚至形成背作文、抄作文、套作文等学习陋习,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所以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必须要有新的认识,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的教学要有新的认识,不能光为传授知识和争取分数,此外对于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应积极探索,不断努力形成适应当前小学生素质发展要求的新型教学方式。充分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情操等综合素质,从而为作文服务,切实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态作文的教学,我们要细心琢磨,善于捕捉生活的本源,让学生敞开心扉,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求真务实地把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情表达出来。教师既要学会倾听,又要做好引领和指导,使学生感到作文不再陌生,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用心感受,用眼观察,用脑思考,一切都可以使之泰然。
参考文献:
[1]青永红 周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探究》(《现代交际》2011年01期 )
[3]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