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 潘春霞

【机构】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东关小学



【正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应用题教学的多元性目标,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探讨的内容,下面谈谈我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学会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解答应用题时,审题是前提,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审题一定要全面、细心,对题中关键性的词语要多加思考,搞清含义,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的条件,特别是一些隐含的条件,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读题时不要急于作答,边思索、边联想,找准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题目中所涉及到的现象和过程,正确还原各种模型。

  二、教给解题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解题过程中,许多学生习惯于模仿书中的例题来解答,遇到新的类型就无从下手。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是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的关键。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解题方法。分析法就是从题目问题出发进行分析,先想一想要求这个问题应知道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已知,哪些未知,直到在题目中能一一找到未知条件为止。例如:李师傅要加工900个零件,前6天平均每天做40个,剩下的12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个零件?指导学生说一说,要求平均每天做多少个零件?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还剩多少个零件和所用的工作时间)?这两个条件哪个是已知的(所用的工作时间),哪个是未知的(还剩多少个零件),要求这个未知量,应先求什么(前6天的工作总量,40×6=240个)?然后再求什么(还剩多少个零件,900-240=660个)?也可以用图来帮助思考:                                                                                         

 

 

 

 

 

 

  综合法是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出发,把两个相关联的条件放在一起,看看能解决什么问题,再选择两个已知条件(前面所求出的条件这时就成为已知条件),看看又能解决什么问题,一直到求出题目问题为止。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已知前6天平均每天做40个,可以求出6天共完成40×6=240个,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还剩900-240=660个零件,平均每天完成660÷12=55个。

 

 

 

 

 

 

  通过上面题目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三、有效运用画图策略,帮助分析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借助几何图形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直观,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有效运用画图策略既可以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加以外显,又可以将现实情境抽象为数学模型,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并用图或符号将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表示出来。如: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以及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用线段图等方式可以比较清晰、直观地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学校体育器材室有足球36个、排球比足球多■,排球有多少个?

 

 

 

 

 

 

 

  四、培养检验的习惯是解决问题的保障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与检验。新版人教版教材按“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这一一般步骤来呈现问题解决,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到了高年级,随着问题复杂度提高,对于信息的搜集、题意的理解以及整个问题解答过程以及结果合理性的回顾与反思,显得越来越重要。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的坚持下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五、自编应用题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的应用题结构后,我们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学生能够自编合乎要求的应用题,说明学生已经真正掌握了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清楚了数量间的关系,所以多让学生进行自编应用题练习就很有必要。如:

  (1)根据已知条件提问题。如:图书室有科技书480本,漫画书比科技书多■,            

  (2)根据问题补充合适条件。如:图书室有科技书480本,

           ,科技书与漫画书共有多少本?

  (3)根据算式编应用题。如:根据算式240×■,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编一道应用题。

  (4)把一种应用题改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应用题。如:六.一班有45人,女生占■,女生有多少人?把它改编成一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5)根据题目类型编应用题 ,如编一道反比例应用题。

  总之,在应用题教学中,学会认真审题,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应用所学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增强逻辑思维,创造思维,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