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激发学习兴趣,“苦学”变“乐学”
【作者】 国艳红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永流小学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只要学生感兴趣,就能够自主地去学习,并且情不自禁地将兴趣转变为学习的动力,从而受益终身。在数学课堂上,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乐学、爱学,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愿意亲近这门学科,自动地求知和探索。【关键词】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数学课堂;自主学习
有位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愉快地学习,调动内在潜能,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因此,教师要善于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所学知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方面,我觉得以下几点犹为重要。
一、进行动手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图形》这节课时,课堂伊始,便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立体图形来堆积木,并展示学生作品,这一引入,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学生摸一摸这些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并想办法把这个面画下来,紧接着又让学生在钉子板围一围,在方格纸上画一画,最后用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图形做拼贴画。整节课,学生虽然一直在动手操作、实践,但课堂却进行的非常顺利,活而不乱。学生学的那样兴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并且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收到较大的效果。
二、讨论互动,激发兴趣
课堂上的互动,讨论,它可以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验思考乐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例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想办法计算校园老榕树树干的横截面积。有的学生说:“要砍倒大树才能测量半径,知道了半径才能根据圆面积公式S=πr求出横截面积。”另一些学生则提出反对意见:“砍树不是好办法,应该在不砍树的前提下讨论这个问题”。大家就此展开讨论并得出结果:先测量出树干的周长,变换圆周长公式C=2πr便可求出树干的半径,再应用圆面积公式就可求出树干的横截面积。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知识,还培养了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
三、注重结语,强化知识要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全课这一环节,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更系统地掌握知识、理清知识的脉络,有助于学生形成准确的知识结构,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得尤其重要。结语可以是述说性语言、可以是风趣的顺口溜、也可以是学生喜爱的儿歌……
我在教学《钟表的认识》时,我把结语设计成一首改变的儿歌:分针对准12,时针指几是几时;分针指在6上面,时针就在两数间;走过小数追大数,小数是几几时半。方便学生记忆。
四、准确把握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教材本身的兴趣。”小学教材的编排结合了儿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趣味性强。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充分挖掘其趣味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5以内加减法”后面安排了数学游戏“用单手表示5以内加减法”,我把它改成了5以内加减法手指操,学生很喜爱。教师恰当地运用这个游戏,与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学生一定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用使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自如。
五、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象粉笔,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钩子,6象口哨,7象银锄,8象葫芦,9象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参考文献:
1 王素红;;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成才之路;2008年18期
2 祝晓光;;数学教学贵在引趣[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08期
3 崔玲玲;;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种关系[J];新课程(教师版);2005年11期
4 王丽霞;;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