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作者】 罗 芬

【机构】 贵州省都匀经济开发区王司中学



【正文】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的位置,并对区域位置做出简单的评价;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举例说出区域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主要从全国范围内选取不同尺度的区域,通过认识所学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一个富有特色的区域,因此教材选取该区域作为认识省内区域的典型案例,本节课以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为主线,了解其区位、人文、政策因素的有利条件、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征、城镇发展的必然结果,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读图说明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优越性;阅读图表,归纳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案例分析说明其形成原因;运用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城镇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识图、图文转换,对珠江三角洲的优势做出综合性的分析评价,使学生逐渐加深对外向型经济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区域发展中,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分析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城镇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珠江三角洲的优势、外向型经济。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学生主体性策略: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协作能力。

  分散渐次性策略:将教学重点难点分散成不同梯度处理,有利于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感性到理性策略:在教学中从感性入手,激发理性思考,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产生飞跃。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收集新闻等资料,并加与整理、归纳、运用,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学习空间,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指导学生从多角度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头脑”;指导学生在小组探究中获取知识,为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播放课件:《珠江三角洲》

  学生活动:欣赏课件,分析歌词。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位“老人”是谁?南海边的这个圈是所指的是?

  目的:以学生熟悉的图片、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教师过渡:你印象中的珠江三角洲是什么样的?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具有哪些有优势?

  学习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

  引起学生思考,进入“对外开放的前沿”的学习中。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请学生分组结合教材、地图,进行自主学习。

  多媒体呈现:

  1.展示与珠江三角洲有关的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2.阅读材料、图片,了解华人华侨对祖国经济建设的贡献,让学生从人文因素进行探讨分析。

  3.阅读材料,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分析珠江三角洲的政策优势。

  阅读教材图7.2“珠江三角洲吸引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分析珠江三角洲吸引外资的情况。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地图,小组归纳分析,选一个小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其他同学做点评、补充。学生阅读课本资料和图片,分析华人华侨为什么大多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来投资。理解改革开放由点到线、面,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开放体系。通过读图分析,理解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利用外资数量最大,增长最快的地区。进一步理解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人文和政策优势。

  目的:珠江三角洲的优势的本课的重难点,在这个内容采用分次渐进策略,讲该点分散成位置优势、人文优势、政策优势三个方面,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充分讨论、探究,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通过学习华人华侨对祖国经济建设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师过渡:作为对外开放的最前沿,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其特点是什么?

  二:外向型经济

  请两个同学上台讲解外向型经济和“前店后厂”合作模式的相关知识,教师归纳总结。

  课件展示:“珠江三角洲和全国人均GDP增长曲线图”。分析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学生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1.珠江三角洲属于什么样的经济类型?其特点是什么?

  2.珠江三角洲与港澳的合作模式是什么?他们各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思考,学习效率会更高。

  教师过渡: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不仅待到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三:城镇的发展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55页,然后根据因果关系将①②③④⑤⑥填入框图中。

  ①促进服务业的发展;②加工制造业的发展;③吸引数百万的外来劳动力;④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⑤形成独特的土地利用景观;⑥大量的农业用地被改为非农业用地。

  课件展示:“独特的土地利用景观”“珠江三角洲城镇变化图”

  城镇的快速发展会带来哪些不理影响?

  课件展示:交通拥挤、坏境污染、占用耕地等图片。

  针对城镇化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建议。

  学生活动:通过快速学习阅读,使学生知道了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大量农业用地被改为非农业用地,形成了特殊的土地利用景观,城镇规模迅速扩大。

  说说城镇化规模迅速扩大带来的不利影响。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谈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的散光点,对有创意的想法要及时鼓励表扬。

  对于城镇化发展带来的问题,学生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在此活动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中思考问题,通过思维的碰撞,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堂小结:用课件呈现检测题;学生当堂练习,检测学习效果;教师注意习题要突出重难点。

  结束语:珠江三角洲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经济迅速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珠江三角洲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