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作者】 黄 梦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镇第二中学
【摘要】本文对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行了界定,并结合教学实践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教与学交往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学情境营造的有效性、教学媒体运用的有效性。并通过对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力图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掌握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关键词】新教材;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课改提出“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学的角度谈“全面发展”则“教学”意味着教师要有目的的引导学习。教学必须适合于学生发展水平的方式明释学生所学的内容若所采用的方法不易被学生觉知那就达不到原定的教学目标。在化学课堂中运用有效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注意教学方式独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开动脑筋。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做到精神饱满、感情充沛,用词准确,语音流畅以外,还要注意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才能引起学生持久的注意力和兴趣。老师可以根据所教的内容,适当加入新颖别致的课堂引入,直观形象的媒体画面,贴近生活的动手实践等等,使整节课趣味盎然,轻松愉快,不枯燥乏味,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扩大参与面,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多样性的课堂活动例如讲故事,猜谜语等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更能为乏味的学习增加趣味性,使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如可借助此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学会多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自己搜集有关故事或是教师搜集,让平时有点内向的、不善言词的同学展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二、注意讲授的科学性
新课改实施后,为了降低教学难度,新编教材除了对有些知识进行了大量删减,有关概念的表述也不要求十分严谨,采取了“模糊化”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性要求的弱化:科学性一直是理科教学的生命线,既然化学素养中的基础层次的“概念”不能再抠字眼或咬文嚼字地教,就应该把教学的出发点定位在中间层次的“观念”,进而带动最高层次的“理念(或思想)”的培养,即“不能教教材,而应用教材教”。于是在备课中我注重挖掘有意义的素材,不失时机的进行观念教学的尝试。比如在教“化学变化”时,我将新老教材的两种概念的表述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大家一起讨论差异之处。然后介绍太阳燃烧、核反应等课本并未涉及的变化类型,最终大家一致认同新教材的表述比较科学:在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经过这样处理,有利于破除狭隘的“二元论”理念,形成科学的变化观。
三、注意做好实验
怎样将精心准备的实验做好也是有讲究的。为了增强实验的可视化效果,我有时会叫后面的学生凑经讲台观看或者来回巡视;公开课时一般都用实物投影仪放大。为了增加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不要只做个观众,我经常会让一两个同学上台合作完成实验,其余同学参与点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共同探究的目的。同样实验课我也是认真备课,课前和实验员老师共同检查仪器、药品等,实验开始后一直巡视检查、耐心指导、及时答疑,较好地起到了新课改所赋予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角色。
四、注意应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求知欲
中学生处于好动、喜欢变换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如果简单重复太多,也会对他们失去吸引力。中学化学教学应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等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我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时候,不是先讲它有哪些性质,而是先做倾倒二氧化碳的小实验,让学生去观察,是上面的蜡烛先熄灭呢还是下面的蜡烛先熄灭?有学生猜是上面的,也有猜是下面的,还有些学生说:“两只蜡烛同时熄灭的。”这样课堂就活跃了,同学们就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了,这样他们在课堂上就很专注了。还有一个实验“二氧化碳的溶解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的水,让一位学生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同学们观察发现塑料瓶向内凹陷,看到这样的现象,同学们都惊讶不已!这是为什么呢?从而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五、注意教真实的、有用的化学
“从生活进入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不应只是新课改的一句漂亮的口号!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的确还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现象:有些教师还在教授机械化学知识,比如铁丝只能在“氧气”中燃烧,氢气只能通过燃烧才能变成水等等,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在化学变化中只有一种条件在起作用的刻板影响。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树立全面的化学反应观,我给同学们观看了“新制的铁粉在空气中自然”的实验视频,结合课件讲解了在“神舟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收效很好。针对教学中弱化反应的用途和忽视反应热效应等实际问题,我都做了及时的补充讲解和实验探究。比如生石灰与水化合放热,学生印象最深的就是煮鸡蛋,教材的误导让我唏嘘不已,怎能忘记圆明园的焚毁,怎能忘记虎门销烟?再比如,分解反应到底是吸热还是放热的?我就让同学们用手触摸锥形瓶,感受双氧水分解是放热的;列出石灰石厂生产一顿生石灰耗能的数据,学生的亲身感受是最有力的教学!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的永远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吸取传统教学的成功做法,转变教学模式,讲究方法策略,精心设计,用心调控教学过程,精讲导学、巧问诱思,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你会发现,学生比预想的聪明多了,你的课堂也会变得活。
参考文献:
[1]王二春.浅谈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发掘与使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5)
[2]冀建厂.初中化学实验的趣味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0
[3]余文森编著.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第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4-3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