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 杜月华

【机构】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板场乡初级中学

【摘要】初中物理实验在近年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显得愈来愈重要。本文在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和物理实验意义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调查结果,总结了当前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系统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策略方法,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改进有一定的参考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正文】

      物理学是作为自然学科的基础,还是科学的世界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在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物理学逐渐发展壮大。物理有着真实的依据和理论来源,并且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它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变成直接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推动整个自然科学向更深层次发展,成为了现代技术革命的先导。物理实验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学科地位。由于物理的科学性以及实用性,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物理实验可以使学生提高物理学习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对自然学科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实验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1、强调问题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思维

  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与之对应的学习是始于问题,归结于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互相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进行观察,最终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性强

  探究性实验教学不同于原来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重复课本上的实验内容,学生的任务就是按照书上的要求操作,再完成一次实验过程,很少有能够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的地方,主要是机械模仿。探究式实验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与发现的能力,把实验作为学生探究与发现的途径。学生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假设,如何证明假设的真伪,主要通过实验寻找答案,实验过程成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或教材只不过创设若干实验的条件,如何做实验,实验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些都是未知的,需要学生依靠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想象,去探索、去发现,从中创造出一些对学生来说可能是全新的现象或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的能力。学生始终是这一过程的主体,他们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重视过程与开放,训练发散思维

  亲身经历和体验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过程与方法的重要途径。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猜想和假设,还要经历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等环节得出结论或发现新问题。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解决如何选取器材?如何设计实验方案?采用何种研究方法等问题。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学生就要解决以下问题:应该选用平面镜还是平板玻璃进行探究?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如何确定像的位置以及虚实?……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究实验的过程如猜想、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取等都不是单一固定的,而是开放的。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4、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对知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的。“我听了,忘记了;我看了,记住了;我做了,理解了”这句话充分说明学生的亲身体验对于理解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教学就能给学生营造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快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的去思考,去探索。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5、重视合作式学习

  在探究教学中,常常需要分组制订工作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与传统模式由教师满堂灌、单向信息传递不同的是把教学过程处理成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获得表现的机会,合作学习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1.学校器材的缺乏。由于学校在这方面投入不够,教材上的不少演示实验不能顺利完成,更不用谈什么分组实验了。如在初三讲解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时,教师到实验室找不到乙醚。在初二讲解浮力时,要用到溢水杯,学校也没有,讲解马德堡实验时有马德堡半球,可没有抽气机等等。就是器材不完备,由于学校规模大,而实验室少,这么多班级也是做不过来的。如我现在的学校初二和初三就有20个班,学校只有一间物理实验室,要完成一个分组实验要一两个星期,而我们的课程进度都是一样的,怎么做呢,那大家干脆就都不做了,实验室管理人员也高兴,因为卫生不用打扫了。

  2.教师的准备不足。由于许多实验都需要教师提前准备,不像数学语文等课。如果今天上物理课,教师课前才去到实验室去拿的话,第一实验员不一定在,特别是物理课在第一节上的话,实验员可能还没来上班。第二,实验室不一定有这种器材。第三,就是有的话,当时拿来还不一定能顺利完成,因此不少演示实验干脆就不做了。那怎么办呢,就在黑板上纸上谈兵吧。

  3.教师的观念问题。尽管多做实验可培养同学们学习物理兴趣,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等,但有的老师认为多记记结论就能应付考试,何必多花工夫准备实验呢?至于回家的小实验,布置一下就行,做就做,不做也不查,于是学生就认为花这么多时间找器材,还不如多做两道习题,多背两个单词呢。教师不重视,造成学生也不重视了。结果许多老师存在着这样的观念:做实验不如讲实验,结论来得快,准确,节省时间,如果做实验甚至还可能得出相反结论,把结论告诉学生记住就行了,这样足够能应付考试了。

  4.课时安排严重不足。如按教育部要求初二物理每周23节,初三34节,这么少的时间可想而知要完成书上的内容难度是多么大,如严格去做书上每个实验的话,课时严重不够,有时一个实验就要大半节课甚至一节课,这样教学进度根本跟不上。

  三、改进建议

  1、教师必须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

  当前,一些初中物理教师的不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对实验教学认识不足,认为实验教学一是麻烦,演示实验从准备器到课前试做,一遍一遍地去精心设计,细心查找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生怕课堂实验失败。可有时总会出现问题,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过程,出力不讨好。于是认为只要讲细讲通,即省时又省力,学生成绩不差,何乐而不为呢?二是不少学校仪器设施陈旧简陋,地方陕小拥挤,实验用品不能及时补给,这都严重地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科学的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树立科学信念和立志于科学的信心,我们一定要改变不正确的实验教学观念,改善实验条件,改革实验教学。

  2、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去体验

  在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过于主动,启发诱导过多,这样容易约束学生的思维,实验过程尽量让学生去完成。尽量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猜想、多设计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方案,提出实验过程的分工与协作,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教师不可包办,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去领悟。

  3、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是靠教师平时的严格要求和训练养成的。学生一进实验室总要摆弄仪器,经常动手“偷做”一下,就是让小灯泡先亮一下也心满意足。要养成在实验室教师未宣布开始动手之前,让学生进实验室而不乱动器材,专心听教师实验前的讲解和要求,的确是件非常难的却又是很重要的事情,应该努力做到,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前的讲解不但要生动而且要简明,必要的示范不但要直观,可见度高,而且效果要好,这样学生就愿意听,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到讲台上。不但要求学生在弄懂实验原理、实验要求和实验步骤之前不乱动仪器,而且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也十分重视。例如,学生在使用天平调节横梁平衡时很少用双手同时操作;在测定物质密度时不按正确的实验步骤,而把金属块从水中取出放在天平上称;在电学实验中,不按自己原先设计好的电路图顺序连接电路;使用滑动变阻器时不按要求把阻值先调至最大值,而把滑片随意放在电阻线中间的一个位置;连接电路过程中没有把开关断开等等。我们都要能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并指出其弊端。我所以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是因为我深知这对年青一代在今后科学大道上继续探索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4、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

  由于各方面原因,我们平时只能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进行有限的抽查,而对学生实验考查是根指挥棒,它能牵动大部分学生的身心。我们不但要“纸上谈兵”的试题,还要考查学生真正的动手能力,这是最主要又是最难做到的。我采取过以下措施;第一,同年段教师团结协作,对各班学生任意抽查,被抽查的学生再亲自抽签考查题目,单独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准备应试,抽查面不能太窄,利用课余时间,一学年进行一次或两次,效果颇佳;第二,在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强化实验课教学,尽可能地将课堂授课移到实验室进行,便于教师演示实验和电化教学;第三,在各种考试、考查的试题内容中,实验题的比例相应增加。实验证明,这样做,学生不但普遍重视了平时实验操作的基础技能的学习、训练,而且实验题的解答情况明显好转,正如学生说的:“只要我们亲自做过的实验,不但能做,对试卷中的实验题也不害怕了。”

  5、加强物理教师培训。

  有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指挥棒,这样学校也好,教师也好,就会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大大地注重实验。为了提高老师自身的能力,建议每年对物理教师进行轮训,因为我们这些教师也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培训出来的,根本没有受过创新教育的训练,而且应试教育体制不改,我们的职业荣辱都与学生成绩牢牢挂钩,而提高成绩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搞题海战术,结果使得学生到了初三几乎都带上眼镜了。据报道,这样培养出来的中国学生全世界计算能力第一,可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倒数。培训教师什么呢?如各种演示实验如何顺利地完成,发明创造理论知识的培训,目前科学前沿各种新知识,新理论培训,目前其它国家物理教学情况,当然更多的是实际操作培训,这不仅局限于教材上,内容完全可以扩展,如机器人设计、安装、调试的培训,如航模的设计、安装、控制的培训。只有教师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强大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上物理课才会得心应手,教师对做实验才不会畏惧,才会更好地指导学生做各种实验。这样培养的学生才会更有发展前途,而不是高分低能。学生有前途了,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啊。

  6.推广家庭实验室。

  在发达的国家,很多小孩把自己家车库当成是小实验室,自己购买各种实验器材,独自完成各种有趣的实验,早几年还听说有一小青年在自己车库中造了个核弹,这种动手能力真是太“可怕”了,这也正是我们所欠缺的。因此笔者建议物理教师向所教的学生推广家庭小小实验室,生活中的瓶瓶罐罐都是很好的实验器材,平时就要注意收集一些,还有一些可在所在地五金店中购买,如注射器、体温计,还一些可能当地购买不到,可集中在互联网上购买,如去年我教初三电学部分时,就帮学生在网上买了一批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盒、开关、变阻器等。有了这些器材作为基础,学生做实验积极性还是挺高的,只是我们不注重培养罢了。

  物理实验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最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如果离开了物理实验,人类文明将马上变成废墟。所以,重视物理实验就是对人类负责,对社会负责任。重视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针对目前的物理教学现状及带来的危害,我们不能只是作一些简单的改进,首先教育部要极大地重视,然后在中考高考中增加实验技能的考试,再对物理教师进行培训,有了高素质的教师、实验意识极强的教师,才会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才能得到锻炼,我们的国家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果庆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效果[J].青年文学家,2011,(12.

  [2]陈家灿.物理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体现[J].中学教学参考,2011,(29.

  [3]张立伟.浅析初高中物理在教学中的衔接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1,(5.

  [4]吴荣.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