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郭焕勇

【机构】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新世纪强国之本。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新世纪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加强对创新教育的认识,无形渗透于各学科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所共同关注的内容。
【关键词】 地理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教育
【正文】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新课标下中学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学阶段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就中学地理教学而言,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使命,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和必然要求。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通过层层设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放弃以“满堂灌”的方式来“授业解惑”,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层层设置疑问,让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创新动机。例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

  1、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规律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2、有哪些区域是特殊的?3、假如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自东向西),地球上哪些区域可能会出现新的热带雨林?哪里的热带雨林区将会消失?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层层深入的思考并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归纳各组的结论,最后学生再对各种结论作出自己的评价,这样就使学生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的同时,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动机。

  二、开发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诱导创新动力

  乡土地理具有生动、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是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中的活教材。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地理的兴趣。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与课程教材形成互补,相辅相成,使得学生将课堂所学延伸到生活中。当地的风土民情、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旅游资源等等,都是很好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例如学习旅游资源时,我利用我校地处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古镇的优势资源,组织学生游览参观“文昌阁”、“钟鼓楼”、“扶风停”…等古镇八景,之后要求学生设计出古镇的旅游线路和提出各主要景观的观赏方法。结果不少学生给出了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别出心裁的观赏方法,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乡土地理资源,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关注,充分利用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便于诱导其创新动力。

  教师要善于利用与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当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人。教师在此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索问题的答案。

  丰富多样的乡土地理资源,开放的乡土地理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开放的探索空间,培养了学生人际沟通、合作的能力。在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与物,并学会从新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地理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这个活教材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课外活动,通过实践参与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广阔天地

  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课外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学地理地理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应在课堂外应用地理知识开展地理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以及教师的束缚独立自主的发展,在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去考察课堂教学中不曾弄清的道理,去领悟课堂教学所未涉及的奥妙,去触摸课堂教学无法获取的东西,从而达到实现对书本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和检验提高。教师要根据当地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军事地理等)、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演讲和知识竞赛、参观调查、结合实际撰写地理小论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例如20131029日,我组织学生参加在西秀区旧州镇邢江河举行的“贵州省2013年人工增殖放流启动仪式”活动,学生参与放流优质鱼种67.5万尾。听取副市长熊元关于建设“美丽安顺”的讲话,亲身体会政府作出的“山要绿、水要清、人要爽,建设好山城、水城、花城、林城的四个安顺,爱护好、管护好、服务人民群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坏境”的环境保护措施。活动中一学生发出“放流鱼苗也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方式”的感悟,通过这一活动的启示,学生在之后交来的“活动感想”中还提出许多很有创意的环境保护措施。

  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去接触新问题、新知识和新境界,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可增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观。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可开拓知识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容量,陶冶道德情操,深化智能训练,启迪思维,不断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意识。

  总之,创新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改造教育过程和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环节,地理教师要树立“教学过程其实是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的观念,把培养和发展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作为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从点滴做起,与时俱进,就会使我们的学生“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从而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吴益立;;培养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几点实践[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7

  3 孔德元;;课程改革视野下中学地理知识的时代转型研究[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