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 王际平
【机构】 四川省巴州区奇章小学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下面就结合多年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尊重学生,架起师生之间的亲密桥梁
情感培养既是教学目标之一,又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动力与手段,教师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学生对学科的感情很多来自于他们对教师的感情,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亲其师,信其道”。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对学生要多鼓励,少埋怨;多指导,少责备;大家一直以为作为一名基层教学工作者不仅要能说,而且要说清楚。但是我觉得教师要能听。要能听明白。不要因为学生的问题简单幼稚而嘲笑;不要因为学生的突发奇想而嗤之以鼻。总是居高临下,咄咄逼人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尊重与信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二、放手让学生去做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巧板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在进行拼图练习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图,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又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以后,我问学生:取一根16厘米长细绳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学生根据已学得的知识讨论得出:16厘米就是所要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周长÷2就是长方形的一个长与一个宽之和。然后借助钉子板,实际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并结合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启迪质疑问难,进行探究学习。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质疑的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在学生质疑过程中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其次,指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最后,还要启发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渴望体验成功,成功的满足感和喜悦感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动力。老师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对学生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的潜在力量,激发起向上的学习主动性。比如教学《确定位置》时,我希望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我的教学中来,我就说相信你们一定能帮助阿里巴巴找出要害他的强盗头子!孩子就会在我的语言激励下体会到我对他们的期待。其次,要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这样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不同成功的体验,潜在力量也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挖掘,从而也就满足了学生体验成功的渴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五、鼓励创新,升华自主探究
数学创造性思维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操作性思维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活动中,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尽可能地动手、动脑、动口,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创造的“激流”和“冲浪”,学生就能冲出定势,从中发现规律,大胆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去品尝成功的愉悦。
我在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一课中,新课快要结束了,为了更好地巩固与发展,我要求学生用小棒拼三角形。要求尽可能的少用小棒,拼出更多的三角形。几分钟后,得出了许多答案。然后一个火柴棍在翻弄的男孩突然大叫起来,“哇……下面还有一个三角形呢!”原来他用三根火柴棍直立起来,拼了4个三个三角形。当他叙述用的根数和三角形个数后,教室不约而同地拍起小手赞扬。从长时间拍手叫好张张微笑的小脸上,不难看出学生对创新的追求与向往。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实施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并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活动加以解决,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作用。只要教师不断挖掘自身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就一定能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伟大转变,使学生真正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