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低年级养成教育之我见

【作者】 秦淑芳

【机构】 山东省招远市大秦家学校



【正文】

      养成教育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管理操作使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是一项全面的综合性教育。它包括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内容,其教育模式则是通过对学生心理的疏导,行为的规范,情感的陶冶,意志的磨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培养学生一辈子都受益的良好的行为,需要全体教师和家长,甚至全社会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习惯的养成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作为低年级学生主要是以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但也应适时适度地给予其它方面如礼仪习惯、文明习惯、劳动习惯、合作性习惯、创造性习惯等的养成教育。班主任就像全职保姆,她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只有班主任老师最熟悉他的学生,也最津津乐道他的学生。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各种习惯。

  一、抓住年龄特征开展养成教育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而言,这是他们生活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上小学之前孩子主要在家庭或幼儿园里受教育,他们的活动形式是游戏;而进入小学以后,他们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学习。小学的环境和对儿童的要求与入学以前相比大不相同,在小学,儿童要坚持课堂学习,遵守学校纪律,学会过集体生活。为了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我主动和家长联系告诉他们为子女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心理上的准备,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述小学生的故事,带领学生参观高年级同学上课学习和生活情况,激发他们过学校生活的兴趣和愿望。使他们对上小学不感到紧张和害怕。

  2、生活方面: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对父母的依赖性,如收拾文具,穿衣扣纽扣等。

  3、注意学生在家作息时间安排。

  其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习中注意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衔接,注意学习的趣味性,一堂课中,掺杂着唱歌、游戏等活动,使他们逐渐地适应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二、细化目标,制定具体的要求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的缺乏,光讲大道理是行不通的。因此,要达到养成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制定具体的要求,而且要把目标最小化、具体化。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记得新生一年级刚入学,我要求学生要早睡早起,但有些家长反映,有同学在家晚上爱看电视,经常晚上十点钟不睡觉,我就有些纳闷,找同学来谈话,才知道在贪玩的孩子心里,别说晚上十点,就是晚上十一点睡觉都还嫌早呢。因此,我又把要求提得更明白了,晚上八点钟之前睡觉,早上六点半起床。这样,学生对早睡早起就有了清晰的认识,这以后,很少再有家长反映类似情况了。

  三、挖掘典型,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榜样,学生就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而且学起来看行见、摸得着,具有说服力强、号召力大的作用,时时都能受到激励。所以运用榜样可以起到激励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班的班长邴小雅同学,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劳动积极,班务工作任劳任怨,我就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了“我向邴小雅学习”的主题班会,让孩子们以身边的先进为榜样,找出自己与先进的差距,再对自己的行为加以修正。这样,在一个活生生的榜样的带动下,一大批学生都纷纷像邴小雅一样,上课听讲认真了,发言大胆了,劳动积极了,班干部更负责任了。班主任也感到管理班级更轻松了。

  四、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强化养成教育

  低年级儿童具有自身的生理、心理特征,他们对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兴趣不浓,这就要求教育者采用各种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受教育者加以影响、感召。例如:把各种行为规范以歌谣的形式让学生记牢,并教育学生付诸行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养成教育成果展示会,学生们饱含激情,朗诵了《红领巾清洁队》,那激昂的诗句分明是在表达他们要以真、善、美的行为为红领巾增光添彩……

  五、把养成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使养成教育立体化

  首先,教师要明确,思想品德课是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的主渠道。任课教师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联系学生实际,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养成教育的实践是学生优良品德、习惯和能力的主要实现方式;其次,强调思想品德课与晨会课,文体活动课等相结合、相配套,对学生作分项训练和指导,给学生提供养成教育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六、与家长多联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统一步调

  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电话、QQ等,建立起与家长沟通的便捷的方式,一方面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长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一些行为习惯,从而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七、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而孩子和教师都有惰性,孩子的良好习惯会有“返潮”现象。因此,我们应该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当作教育的永恒旋律。唱好这首歌的关键在于恒心与耐心。对低年级学生训练还要有计划、有目的,一点一点地,一步一步地,一周一周地,一月一月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螺旋式的逐渐增加训练目标,把目标分解、落实到小目标上去,而且要反复训练。训练内容要体现“小、近、实、趣、序”。如我在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我提出让学生去读三字经,每天背诵四小句。在提出这个要求的一两个月内,我每天晨读时间就让让学生进行交流背诵,并且在每个星期举行一次诵读比赛。我发现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一开始是带着任务去做的,交流与背诵不是很积极,到了后来,背的越来越多,尝到竞赛了的乐趣,学生的兴趣很高涨,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去背诵,有时还多背几句。

  总之,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要持之以恒。在培养小学生养成各种优秀道德品质的教育训练中,只要教师倾注爱心,选准方法,就会使这种养成教育落实得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