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物理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培养初探

【作者】 赵 洪

【机构】 贵州省赤水市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物理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物理资料,获取物理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由于职业中学学生基础较差,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必须加强对学生物理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审题能力
【正文】

      在物理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有些问题看似简单但隐含的条件较多,虽然所涉及的概念、规律曾作过透彻的讲解,但学生仍不能正确解答;面对这些现象,我们经常会在心里埋怨学生,真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可细心思考一下,我们发现,这些问题的症结都在于学生的审题能力差。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不仅要重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着手,引导学生认真、准确地审题,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此仅从培养审题能力的角度,来阐述一下自己的拙见。

  一、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状态,克服慌乱、畏惧的心理

  审题能力跟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有关,教师在培养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对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因此,重视对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也是审题能力培养一个方面。理科综合命题的意图和指导思想以及高中物理在理科综合中的地位、作用和难易程度。在分析与讲解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使学生对高中物理及遇到物理问题时有一个正确的心理,做到不畏惧、不慌乱、不马虎、不粗心;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全面的审题。通常审题中容易出现两种问题:一种是看不懂题,另一种是看错题,显然两者相比较后者危害更大,看不懂题当然无法去解答它,但不做这道题倒可以省下时间去做其他题,而看错题,还要动手去做,不但做不对,还占用了宝贵时间。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培养再加上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培养,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上述问题。

  二、培养审题习惯、强化审题意识

  审题意识的提高和审题习惯的培养既需要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也需要着意进行训练。

  1.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前提。首先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力量,尤其是在讲解例题或上习题课时,要重视带领学生分析题意。每讲一道题都要有意识的教给学生如何全面分析条件;如何寻求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同时,在解题过程中,应尽量规范板书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内容。这些在培养学生审题习惯提高学生审题能力上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学生审题意识,对于书面作业应要求学生每一题都写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物理量。同时善于发现和暴露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不善于审题造成的困惑。比如常听学生说“这题不会做”,不会做,首先就是不善于审题。这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自己重新读题,认真分析题意,找出已知和要求物理量,然后再和学生一起分析解决。还要时刻给学生敲警钟,督促学生步步注意审题。题目愈难,愈需在审题上下工夫,以求突破。既使题目容易,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会导致失误。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审题方法

  脱离物理知识对学生大谈审题方法是空洞而无效的。在设法提高学生的审题意识后,教师应抓住一切时机,举例示范审题方法,教会学生一些审题技巧,主要抓好以下环节。

  1.认真读题,找出关键性字句

  审题以阅读题目为基础,不能就字读字,应边读边想,对一些关键性的词、句应引起注意,并认真思考。

  例如,在讲解完“弹力”一节后,课后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说明落地变扁的皮球产生弹力的方向,大家异口同声说向上。答错的原因是此题的关键词是“产生的”。而平时在做受力分析题时,总是分析物体“受到的力”,此题却是问物体“产生的”力的方向,也就是皮球对地面的压力方向,显然应该是向下的。就是这样一道非常简单的课后作业题,使学生认识到了审题的重要性,在以后做题时注意认真读题,查找关键性字句。

  2.注意审清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任何物理问题,都是在特定物理条件和范围内根据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拟定的。一部分题设条件可直接给出,也有一部分条件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明显条件的背后,如果不找出和利用这些隐含条件,就会导致解题错误甚至无法解题。

  例如,12 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6 m/s2,求刹车后3秒内汽车发生的位移。对于这道题,很多同学直接套用位移公式S=v0t+(1/2)at2计算(a=6 m/s2,t=3 s),得出S=63 m;有的还好知道刹车后做减速运动,把加速度套成负值(a=-6 m/s2),得出S=9 m。很少学生考虑到从刹车到停下只需2秒而不是3(根据公式vt=v0+at),两秒之后汽车将停止,不再运动。代入t=2s,得出正确答案S=12m。通过这道题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做题时绝对不能贸然行事,应细心分析,善于查找隐含条件。

  总之,审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使学生走自我培养的道路。这样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将逐步养成,审题能力也就自然提高。

  参考文献:

  [ 1 ]黎坚.施教之法,贵在启导?[ j ] .?中学物理,2011(1)28-29

  [ 2 ]邵宝钧.浅谈物理教学中审题能力的培养[j] .中学物理,2009(3)2-3 .

  [ 3 ]贺承德,丁娟.初中物理教学要抓住“初”这个特点[j.物理教师,2008(01).

  [ 4 ]甘威.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