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
【作者】 李兴华
【机构】 四川省凉山民族师范学校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科学思维能力的核心,是21世纪新型人才的重要素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出发,来探讨中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 逆向思维;直觉
未来教育应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人才首先要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一种最高级的能力,主要由创新思维和创新想象所组成。创新过程,从思维的角度来说,也就是创新思维过程,什么是创新思维呢?是指个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或新答案,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过程。它要求个人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结果,并创造出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因此,它是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而传统教育制度的弊端主要在传授知识时采用灌输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这种形式在物理思维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就对中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谈一点体会。
一、从兴趣出发,诱导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兴趣是引发思维的动因,学生对问题的探讨,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唤起创造的欲望。兴趣越大,创造力就越能发挥出来,经教师的适当启迪、肯定,学生又会获得问题解决的成就感,从而激发深入探讨问题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民主平等的教学作风,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摈弃僵化、保守的管理手段,营造健康有序、宽松和谐、开放高效、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启迪他们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些使学生易引起错觉的事例、欲答不知其理的想法、百思不知其解的问题,用诸如“佯谬”现象、奇趣的实验演示、科技小史话、实物模型、图表、动画等来制造悬念,配上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创设教学情景。这样能激起学生探根求源的愿望,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引发探索冲动,创造性的活动就由此开始。
二、鼓励学生发散推测,大胆联想
对于任何事物来讲,联想都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在原有事物上发散思维,大胆推测才能开阔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的所有脑力劳动则是创新思维的最好体现。所以,就中师物理教师而言,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直视问题,开阔思路,广泛联想,以己有的知识经验及感知到的问题信息为依据,由研究对象的部分信息推测它所具有的全部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不仅要重视思维的严谨性、探索性和发现性,还要重视直觉猜测的必要性和合理,以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因此,作为教师来讲,这是需要好好把握的一点,其必须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发生联想,使他们进入丰富的现象思维活动之中,进行大胆的联想与推测。
三、注重课外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事实证明,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就必须充分体现出实践的魅力。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中师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在课堂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各种物理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极其丰富,且与现代生活、科学技术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为建立认识概念规律奠定一定的基础,为他们巩固、深化和灵活运用知识创设新的学习阵地,还能从各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虽然课外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但又不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它要求面向大多数学生,却不要求每个学生从事一样的活动,而是从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活动,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创造出新的产品,如科技小论文、科技作品、小发明等,使他们在感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创新思维也能得到更进一步锻炼。
四、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创造性精神
创造性精神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现代的动态科学观认为:“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进行创造教育强调时间的意义,其中之一就是只有通过时间,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培养。接受实践锻炼、增长知识才干,培养学生科学创造力离不开科学实践活动,表现在智力和动机方面。在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的头脑解放,开拓思路;眼睛解放,敢于观察;嘴巴解放,大胆质疑;时间解放、空间解放,突破“鸟笼式”学校框框。实践是探索点燃科学创造力之火花,实践活动是创造教育的生命与灵魂。我们要提倡在实践中观察,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体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自然的认识能力,使学生融入广阔的大自然,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科学教育实践将科学课程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总之,创新是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物理教学中,只有找到了与创新的结合点,并把二者巧妙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创新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具体实施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查有梁等著 《物理教学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6
2、 田世昆著 《物理思维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6
3、 卢家楣著 《情感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