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余 伟

【机构】 贵州省沿河县新景乡初级中学

【摘要】初中数学是人们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性刻画,进而走向抽象,形成科学的理论和系统的方法。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是学生理性认识数学,进入数学世界的入门阶段,它主要包括计算、度量和多边形的学习。它帮助学生更正确地看待事物,以辩证、逻辑的角度认识并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在于此。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达到这一目标,本文将谈一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学习兴趣;
【正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惊喜地发现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教学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然而,我们是否想过,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现象。作为一线的老师该如何能紧跟时代的节拍,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下面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坚持民主,关心并理解学生

  中国历来的传统教育比较讲求“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的绝对权威是不可动摇的,而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变得不敢想不敢说,变得“惟师命是从”,这种绝对权威和服从的师生关系,实则是教师把学生不当“人”来看的典型,是对学生人格和权利的轻视。从学生的成长经历来讲,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十分希望获得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独立性和自主性也在不断地增强,他们也渴望获得应有尊重与关注,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忽视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发展的特点,对学生缺乏理解、耐心和细心,缺乏应有的尊重、爱护与指导,动则滥用权威,强制压服,做思想工作简单粗暴缺乏远见,用自己陈旧的经验或过于理想化的一套去要求学生,甚至任意打骂伤害歧视学生,力求把他们塑造成一群毫无个性驯服的“羔羊”,则我们的工作将会在抵触和反抗的漩涡中频频触礁,同时也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极大的伤害。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将逐渐削弱,学习基础漏洞百出,弱不禁风,从而为蜕变成后进生埋下了伏笔。

  二、采取多种方式使学生快速融入合作探究活动

  首先教师应当正确地把握新课改的纲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适应教学方式的改革,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不可少的合作探究技能。其次教师要吃透教材,对教材有总体上的把握,并达到能够灵活地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但又不脱离教材,合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最后,教师应当适当抛弃功利心切,强调学生的发展,能够科学系统地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水平,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感知知识的形成和变化发展的过程,总结其规律。

  三、创建良好地师生关系

  教师吸引学生的手段是可以多种多样的。有的教师以语言诙谐幽默而获得学生喜爱,有的教师以丰富的内涵取胜,有的教师以其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些手段归根到底都是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而据长期以来的观察,许多学生都是先对教师产生喜爱,才进而喜欢那门课程。所以教师应当努力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水平,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倾听他们的烦恼,既做学生的朋友,又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关心和了解学生,主动与学生交往沟通,掌握与学生交流的策略,以便在教学中寻找相同的兴趣,一起参加教学合作活动。只有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有一个轻松学习,交流意见的氛围,将乏味的数学理论变得具有吸引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共享共创。此外,在开展的各项交流和操作实践中,教师也应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学生自由呼吸。教师也可以参与进去,给学生适时提供指导帮助,从而促进师生、同学交流。

  四、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的方针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学的中心从“教”转向“学”。

  首先,初中学生正是充满好奇心的阶段,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水平和对数学的感兴趣之处。在教学中,结合教学目标,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扩大化,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其次,数学教学是一个不可间断,有连贯性的过程,学生不仅是要掌握当堂的教学内容,还需要联系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系统的数学结构,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掌握其计算公式的原理,达到灵活应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精简教材内容,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再次,教师应当努力营造数学教学的环境和氛围,多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方式,将一些图形结构,三角形,多边形等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将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可感的立体图形,生动地直观地表示出来,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讲解地更细致准确,使学生印象深刻。最后,学生学习既是乏味枯燥的,又可以是新奇有趣的。这主要是因为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史存在着较大差异的,学生在刚刚接触到初中数学时,就会觉得它很新鲜,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探究欲望,如果教师在这时能够多开展一些数学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就能巩固学生对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这些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但也能够发挥出不亚于课堂教学的作用,并且最大限度地让每位学生都调动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课外活动还为学生提供了表现的平台,尝试着取得成功,增强自信心,促使他们不断鞭策自己向前进。这样也能间接地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虽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要能够找出问题的成因,就能因地制宜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