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课堂因角色体验而精彩

【作者】 沈迎春

【机构】 江苏省盐城市敬贤路实验小学



【正文】

      角色体验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的角色,通过体验角色来领悟知识、发展能力和建构意义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实践中,角色体验,能将学生置于教材内外的各种角色,让他们充分体验角色所处的环境及背景,用角色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角色的心灵揣摩情境,用角色的言行再现形象等,从而引领他们深入走进文本,实现和教师、文本的有效对话。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角色体验呢?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一、创设情境,搭建体验的舞台。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儿童应该在生活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造的世界里,当我们想教会他们读与写的时候,仍然应当使他们置身于这个世界中。”因此,我们要善于把这个世界搬到课堂中,在课堂中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形象的世界里快乐地学习。

  在生动的情境中,学生的感情储备充分调动起来,便能自然地进入文本,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学习《春笋》一文时,我创设了太阳、春风、春雨都为春笋加油鼓劲的情境,让孩子在情境的体验中,感受了春笋积极向上的成长历程:

  出示“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课件演示:春风轻拂,春雨沙沙,金灿灿的阳光洒满大地……

  孩子们的感受多奇特呀:

  生:我觉得特别舒服,就像妈妈抚摸着我。

  生:我觉得很暖和,我要长得更高!

  生:雨水真好喝,甜甜的。

  生:雨水真解渴,真舒服呀!

  师:怪不得人们都说:雨后春笋节节高呢。你瞧,春笋长得多欢畅呀!

  生齐读:它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

  师:一个劲地拔节——

  生:一节,一节,又一节。

  师:你追我赶,谁也不让谁,竞争着,

  生:向上,向上,再向上。

  师:你瞧,谁也来参加啦啦队啦?

  (课件显示:山泉叮咚,鸟雀歌唱,山花微笑)

  有了这么多好朋友的鼓励,小春笋长得更欢畅啦!

  生: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在课堂教学中,当我把春笋成长的环境鲜活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时,他们就会感同身受,情绪倍增,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他们好像也和春笋一样,沐浴着阳光、雨露,快乐地生长。

  二、角色转换,呈现体验的感受

  当具体的情境引起了学生对文本中事物的关注和兴趣时,他们便会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中各种各样的角色状态,体验特定角色的内心世界,说出内心独特的体验。

  让学生转换角色,引导学生深入地体验,就是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任何阅读都是阅读自己”,转换角色体验,就是为学生提供了阅读自己的平台,将学生的独特感受一一呈现,在适当引导下,促进学生关注自我,认识自我。

  1.顺势引导法。

  教者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认真地倾听,善于运用教学智慧,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顺势引导,趁热打铁,让其为教学推波助澜,就能创造精彩的课堂。在《春笋》一课的教学中,我和孩子们欣赏了春笋冒出地面后的大好春光:五彩缤纷的花朵竞相开放,嫩绿的小草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燕子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蝴蝶、蜜蜂在花丛中尽情地飞舞……一切都那么生机勃勃。随后,交流的时候,一个孩子说:他们把春天打扮得真美丽。我顺势追问:小春笋看到自己的好朋友把大地打扮得多姿多彩,懂事的小春笋会怎么想呢?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我也要把春天打扮得更美丽。

  “怎么打扮呀?”

  “我要长得高高的,长得碧绿碧绿的”

  “小春笋,你会怎么长?”

  “一节一节地长,不断地向上长。”

  随即,我出示“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让学生们进行赛读:比一比谁长得更高,再配上动作和表情,活脱脱的一个个努力向上的小春笋。

  2.欲擒故纵法

  进行角色体验时也可以故意唱唱反调,先往反面说,激发学生内在的原始的情感,将其潜在的积极向上的因素更加强烈地迸发出来,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以《春笋》一课为例,理解“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一句时,我是这样处理的:

  师:小春笋,你们觉得从地里冒出来,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再读读这句话,想想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冒出来不容易,为什么?

  生:泥土、石块都挡住了小春笋,它要冲破泥土,掀翻石块。

  生:要冲破厚厚的泥土,需要很多力气.

  师:多累呀!

  生:掀翻石块,石块很重,要想掀翻也要用尽全身的力气。

  师:是呀,很辛苦!

  这么累,这么辛苦,要不,我们就认输吧。不要出来了,在泥土里也挺好的,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一定要去看一看。

  生:我们小春笋不会认输的,我们最勇敢了。

  生:我们不怕辛苦,一定要出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话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所以不管泥土有多厚,不管石块有多重,我们一定要——

  生: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师: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决心,有志者,事竟成。你瞧,

  (欣赏课件:春笋们用尽全力,争先恐后地生长)

  其实,在每个孩子的心里,都向往成为积极向上的小勇士,勇敢,坚强,不认输,积极的在“一反一正”的引导下全都迸发出来,春笋努力向上的形象在孩子的心里便生根了。

  如此看来,角色体验是演绎并感悟文本内涵的有效办法。利用角色体验开展阅读教学,能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置身于文本的“境况”之中,激活学生亲身的体验,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增强阅读主体与文学作品之间的互动性,促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收获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进而体验到审美乐趣。于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便会充满情感的张力和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