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关于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思考
【作者】 朋毛当周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民族中学
【摘要】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顺利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具体如何去提高学生对中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高学习兴趣 思考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性学科,学好语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学好语文,很重要一个问题是兴趣,只有对语文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内在动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众观现在的有些语文课堂死气沉沉,教学学习枯燥乏味,严重削弱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在新课改条件下,我们深情地呼唤,回来吧兴趣——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兴趣主动学习语文,有利于学生掌握好丰富的语文知识,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语文教师对文本要有理解深度。
新课改条件下,教师也是学习者,应放下教师的架子,以学习者的身份亲身解读文本。教师亲身去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感受作者的心声,深入透彻地领悟文本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教师阅读文本,如果自已的灵魂都受到深深的教育和启发,内心就会激发起自已的激情,引发共鸣。感动自已才能感动别人,只有真正领悟文本的精神实质才能感染学生,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非常自信而从容的面对教学。如在朱自清《背影》的教学中,教师自已从当时的背景中深刻理解朱自清的父亲,首先作为一个男人,他面对种种挫折和辛酸时,把所有的问题困难都有自已扛,在儿子面前却表现得很轻松坦然。我们读懂父亲那种坚韧、深沉,令人感动,引发共鸣。教师有了理解深度,当然也会引领学生对文本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
二、语文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
教师,特别是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学工作者,从年龄上与现在的初中生有很大差距。七十年代的出生教师,头脑中留下的初中生活是八十年代青少年的生活。时光飞逝,现在已经是21世纪,今天的初中学生他们流行的色彩是什么?他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是什么?流行的歌曲、小说是什么?其实作为语文教师应关注他们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声。教师可以通过写日记、交流、搞活动等多种形式,了解他们思考的话题。他们也渴望自由,渴望尊重,渴望平等,渴望实现美好的梦想。语文老师应与时俱进,紧随时代的脉搏,时时刻刻吸收新鲜的信息,给自已注入新鲜的血液。
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语文教师应该时刻思考,如果自已作为一名学生,怎样才能进入学习状态,怎样才能更容易的理解问题,在学习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惑,这样教师的教学才不脱离学生的实际,师生间才能够进入到教与学的默契状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学生能更容易理解学习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心和学生是在站一起的,自然学生学习语文也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教学。
面对新知识,一篇新课文,学生当然是一种较漠生和不自信的状态,怎样让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有兴趣,有热情呢?这时,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这种情境中,去感受,去理解和领悟。朱自清《春》的教学中,教师如果用多媒体展示设置一个春花烂漫,姹紫嫣红的美丽世界,引导学生进入那富有生机的场景,这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的发出对春天美好的联想,更能深入理解朱自清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春天的境界和对春的赞美。我们往往怪罪学生学习语文不主动,我认为关键是没有调动学生的感情,没有恰当设置好情境的缘故。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按自已的理解进行教学,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共同探讨学习,结果往往是学生不感兴趣。因为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似乎严重脱离学生所经历的实际,学生没有一种感性认识,只是机械被动式的学习,没有真正理解和消化,严重挫伤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师教学时,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使语文课堂富有生机和活力,富有时代感。从学生身边生活入手,和广泛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这当然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四、语文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权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有这种思想的指导,教师往往讲授得太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肯定会发现,建立在权威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下去学生会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学生学习语文会产生疲劳和厌倦的感觉。这样的语文教学,长期下去会使语文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因为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欲望受到了压制。学习是学生自已的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建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已学习语文的成功感和自豪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已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因此语文老师不但应该从观念上更应该在行动上还教学以民主,在民主的气氛中教师与学生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和交流。
总之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才能真正自信的面对语文的学习,发挥自身的潜能,有兴趣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