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尝试

【作者】 毕翠萍

【机构】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



【正文】

      新课改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初中地理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尝试“探究式”学习和“非探究式”学习的有机结合

  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求知、求真的认识活动,其中必有思想火花的闪现,它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关注种种地理现象,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意义重大。但“探究式”学习毕竟不能取代“非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地位,教师应根据课程要求,科学地设计课题,进行科学指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否则,我们就不要“探究”。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一节时,我提出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问题提出后,即可组织学生进入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中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开阔思路,然后全班进行讨论。有的认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些对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国家有好处,人口自然增长率慢些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有好处。有的学生还提出:在发生天灾人祸或战争而导致大量人员死亡的时候,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些会有好处等等。这时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一个根本问题:什么样的人口政策才是正确的,通过这个问题的引领,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在这个环节里,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答辩、争论等探究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教师的适时引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尝试把教材中的“综合探究”与自主设计的“探究题”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科学探究内容。

  初中地理新教材在每一章最后都设计了一个“综合探究”,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用好这一环节,所设计的“探究”课题,要让学生易上手、易理解、易掌握,做到融知识、能力、实践于探究活动中。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例如:在探究“家乡的沧海桑田”时,除了完成课本上的探究题目之外,请学生:列举海洋变为陆地或陆地变为海洋的实例,还提出在莱芜很早就发

  现大量燕子石说明了什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大深化了课本知识,也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地理。

  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尝试设计探究步骤

  初中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既感到有点难度但经过一番努力也能解决。例如,我在讲授亚洲复杂的气候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从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等三个方面去分析亚洲复杂气候形成的原因,得出本区季风显著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三个因素对亚洲气候形成的影响与北美洲有何异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然后让各小组发表见解,虽然对于初一学生来讲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其中有一个小组答出了亚洲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这一独有的海陆位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这只是少数人的答案并且答案简单一些,但充分反映出:只要引导得当,即使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也是可以运用知识来解决,从而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探究目的。

  四、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尝试设计探究题目

  各个学校的教学条件各不相同,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所设计的探究性问题一定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家庭的实际状况,把“探究式”学习落到实处。例如:在学习“地球和地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球与地球仪的关系,我安排学生用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材料制作简易地球仪。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明白了地球与地球仪的关系,而且理解了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等抽象知识,实现了本节的学习目的。而对于课本上一些疑难问题,我根据课本需要和学校的实际为学生提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例如;学习“世界人口问题”一节时,我制作了人口过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观看拥堵的马路、鸽楼似的住房、苦难的母亲和饥饿的非洲儿童的动感画面的同时,深刻体会到了人口问题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总之,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创造性学习。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我们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尝试。